大乘三系
【大乘三系】
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思想系统,指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三者。为1941年我国佛教大德印顺为印度大乘思想所作的判释。
性空唯名论是依般若等经及龙树、提婆、清辩、月称等论师所作之论而安立,也就是一般说的中观学派。因为中观论者与其他派别相较,除假名有之外,绝不安立
任何自性有或自相有;这是立足于诸法性空,宣说一切但有假名,故称性空唯名论。
虚妄唯识论是指弥勒、无著、世亲一系的思想,亦即一般所说的瑜伽行派。瑜伽行派以阿赖耶识为诸法的根本依,而诸法是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的呈现,所以称此派的思想为虚妄唯识论。
真常唯心论是指《大涅盘经》等宣说如来藏、如来界、常住真心的一部分大乘经而言,也包含《起信论》。这一系的思想以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真常心作为一切法的究极根源,故称真常唯心论。
◎附︰印顺《无诤之辩》〈大乘三系的商榷〉(摘录)
大乘三系,即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创说于民国三十年。(中略)意趣是︰凡是圆满的大乘宗派,必有圆满的安立。一、由于惑业而生死流转,到底依于什么而有流转的可能。二、由于修证而得大菩提,到底依于什么而有修证的可能。这二者,有着相关性,不能病在这里,药在那边(念佛、持律、习禅,都是大乘所共的行门。着重某一行持,在印度是不成宗派的)。着重这一意义去研求时,发见大乘经论宗派的不同说明,有着所宗所依的核心不同。如把握这一基本法则,核心的根本事实,那对于大乘三宗的理解,便能以简驭繁,纲举目张。我于大乘三系的分别,重心在此。(中略)
(一)性空唯名论︰依般若等经,龙树、提婆、清辩、月称等论而安立。依这一系说,一切法无自性空,为最根本而最心要的。离却性空,生灭无常,不外是断见。真常,更是神我的别名。惟有从性空中,贯彻常与无常,才能契三法印即一法印,安立佛法,开显佛法的深奥。(中略)性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能善巧安立一切,此为中观学者唯一的特义。(中略)性空是不碍缘起的,缘起的即但是假名,这又是中观的特义。染净因果,凡圣迷悟,(中略)这一切,惟有世俗名言识(通后得智)所得的假名;如以正理观察而求自性有,自相有法(胜义有),即都不可得。如以为非假名有,经过智慧的抉择,完全不能成立。(中略)
(二)虚妄唯识论︰唯识,大家都同意,不消多说。这是弥勒、无著、世亲以来的大流。何以立名为虚妄?这并非抹煞法相唯识,而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也不是遵从安慧及《中边论》意,而是唯识学的通义。
唯识学,于三性中,着重依他起性,说依他起是实有唯事。(中略)依他起有,等于说内识是有;遍计性空,等于说外境是无。唯识无境与三性有空,是这样的一致。
心心所法中,阿赖耶识是根本依,所知依,这是种现熏生,心境缘起,随染转净的枢纽。而阿赖耶识是有漏有为生灭的妄识(不一定是妄执);玄奘所传的护法唯识,也确切如此。有有漏的杂染(虚妄),才能说到无漏的清净。引生无漏清净现行的种子,不论是本有、新熏,虽不是赖耶自性所摄,也还是依附阿赖耶识而转。着重虚妄的依他起性──识而成立一切,岂非是唯识宗的通义!(中略)
(三)真常唯心论︰这是依宣说如来藏,如来界,常住真心,大般涅盘等一分大乘经而立;摄得《起信论》。(中略)‘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证得涅盘’。如来藏是真常本净的,但无始以来,为‘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所覆(或说‘阴界入所覆’,‘贪嗔痴所污’等)。这是说,有与如来藏不相合的有为杂染熏习,无始来依如来藏而现有杂染生死。所以如来藏‘离有为相’,而‘变现诸趣,犹如伎儿’。(中略)如来藏性具无漏非刹那的功德,为无漏功德因,所以是涅盘依。成佛,也只是如来藏出缠,无漏净能的圆满显发而已。
真常论,也可能不唯心。但真常大乘一致的倾向,是‘自性清净心’,‘常住真心’,‘如来藏心’,‘如来藏藏识’等。本净真性,总持于心性;以此真常心为依而有生死、涅盘事,为流转、还灭的主体,所以称之为真常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