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等级

什么是薪酬等级薪酬等级是在岗位价值评估结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岗位价值相近的岗位归入同一个管理等级,并采取一致的管理方法处理该等级内的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等级是一个基本框架,是薪酬结构的基础。薪酬结构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将薪酬分成不同的等级,因而出现了薪酬等级。
薪酬等级划分的考虑因素薪酬等级划分的考虑要素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员工人数、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组织架构。等级越多,薪酬管理制度和规范要求越明确,但容易导致机械化;等级越少,相应的灵活性也越高,但容易使薪酬管理失去控制。薪酬级别的划分也可以参照一些经验,比如跨国公司一般分为25级左右,1000名左右的生产型企业分为15-16级,100人的组织9-10级比较合适。
薪酬等级的类型Yintl(鹰腾咨询)“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上市·策》中对薪酬等级作了详细地描述,并对不同类型的薪酬等级的特别作了比较。
(1)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

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特点是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比较多,呈金字塔形排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是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这种等级类型在成熟的、等级型企业中常见。
(2)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
宽泛式薪酬等级类型:特点是企业包括的薪酬等级少,呈平行形,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是因为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也可以是横向工作调整而提高的;这种薪酬等级类型在不成熟的、业务灵活性强的企业中常见。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1)岗位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
(2)对应关系既可以是线性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
[编辑]薪酬等级划分的工作程序
1、决定岗位是否分系列划分薪酬等级
(1)不分系列:需要将不同系列的岗位评价结果对接起来;在两个系列中各自找出一个岗位,找出的这两个岗位的岗位评价结果相同或相近,然后再将不同系列的岗位进行统一排序
(2)分系列 :按岗位评价结果排序
2、划分薪酬等级
将各岗位的岗位评价结果画在一个数轴上,将岗位评价点数相近的岗位划分为一个薪酬等级。
薪酬等级制度
(一) 薪酬等级制度的特点本质:根据具体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职责大小,将工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由于工作的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划分方式
特征:大体上可以反映出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质量程度的差别,在同一等级内部劳动质量的差别不容易分辨,具有相对稳定的参考标准。
作用:它构成一切薪酬制度的基础;它成为薪酬调整和衡量的主要手段;它已成为薪酬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
(二) 薪酬等级制度的结构薪酬结构: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分布的具体组成以及比例,它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 薪酬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安排
第二部分:具体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安排
第三部分:员工薪酬不同部分的具体比例安排
第四部分:基本薪酬和激励薪酬之间的变动
(三) 薪酬等级制度的类型薪酬等级制度的类型可以根据工作、能力、综合结构等标准,对其进行划分:
1. 能力薪酬制度
(1) 技术等级制:根据企业员工所掌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劳动熟练程度来相应地划分员工等级与工资水平的一种薪酬等级。技术等级制所显示出来的等级的差别体现在技术等级和工资表上。
(2) 能力资格制:是指按照能力和资格进行分等的薪酬制度。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年功序列制,即按照企业员工的工龄长短和相应工龄所计的工资额来确定工资等级,是一种终身雇佣关系下的薪酬等级制度。
2.工作薪酬制度
工作薪酬制度分为职务工资制和岗位工资制。选择这两种薪酬等级制度时,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工作”,而不应该是“人”。因为工作薪酬制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工作分等级而设立的,谁担任什么等级的工作,谁就相应地领什么等级的工资。
3.综合薪酬制度
综合薪酬制度指的是综合各种标准来设置薪酬单元结构的等级薪酬制度。也就是说,通常薪酬管理者会连同工作、能力等因素一起综合考虑,将薪酬分配在不同的支付因素中,构成一种复合的薪酬等级体系。
薪酬单元设置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年功工资。
薪酬等级结构薪酬等级结构的确定,通常有三种基本的设计思路或者说定薪基准:
1. 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
即根据岗位承担的职责来确定岗位的价值,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确定薪酬的高低。这是目前最普遍的薪酬设计基准,尤其是职能管理岗位和岗位职责比较固定的职位比较适合使用这种薪酬设计原理。
2.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
即根据任职者的能力素质的高低来确定其薪酬的高低。通常,科研人员、技术类员工应该适用这种薪酬设计原则。
3. 基于业绩的薪酬体系。
根据员工的实际业绩表现来决定其薪酬的高低。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在销售人员中实行的“零底薪、纯提成”的薪酬体制。其工资高低完全由其业绩决定。当然,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这个做法已经不再合法。员工底薪必须至少等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性质差异很大,目前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很少采用单一的基准。更为常见也更为科学的做法是:不同的序列采用不同的薪酬设计基准。而不同序列之间的薪酬由于设计基准的不同,在相互之间不具有任何可比性。只有统一序列内的员工薪酬,因为等级结构的设计采用了相同的基准,才具有可比性。
薪酬等级的管理原则
企业及人事管理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薪酬管理原则,做到公平,适度,平衡,刺激等原则,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企业及人事管理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薪酬管理原则,做到公平,适度,安全,认可,成本控制,平衡,刺激等原则,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