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张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打渔张村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打渔张村

基本情况打渔张村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部,龙居镇的西北部,黄河南展区内,沿黄河居住,耕地面积172亩,其中黄河滩区桑园30亩,全村共计115户,人口360人。

村名由来

打渔张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沿黄河居住,明朝洪武二年,张氏三兄弟由直隶省枣强县迁来定居,以打渔为生,故名打渔张。

经济发展

打渔张村位于黄河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状况适合种植各种作物,该村主要特色产品为棉花、桑蚕两大块为主导产业,做强经济的发展。

棉花:近几年,以优势、高产、高效地抗虫棉为主,省工、少投入,效益高的特点,产量高、棉色好、好摘收、皮棉高、纤维长、价格高。

桑蚕:桑树的特点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劳动强度低,益管理。现在大棚养蚕省工又省力,蚕好,产量高。

村内主导产业是种植棉花,同时大力发展桑蚕业,生产规模以各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村内硬化了一条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建成了高标准文化大院一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打渔张村

村庄建设打渔张工程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一项,当时由苏联专家帮助建造。工程自56年开工至58年,历时3年完成。国家投入巨资,群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干、支、斗、农、毛渠配套,对灌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打渔张引黄闸一开始定址于东营市打渔张村,并报国务院备案。后通过各种实验确定博兴县王旺庄险工段的引水防沙效果更好,更适合修建引黄闸,因已报国务院备案,故闸名仍叫打渔张引黄闸。

现在的打渔张灌区,到处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二干渠已全部衬砌完成,现在的十三条渠也已衬砌过半,灌区水的利用系数有了很大提高。沟、渠、路、林、涵闸配套,黄河水给乔庄、纯化、陈户、闫坊等乡镇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农民收入高了,低矮的茅草房早已被整齐漂亮的砖瓦房取代。富裕起来的农民有的盖起了楼房,买了汽车、摩托车,家里安装了电脑,生活水平一点也不亚于城里人。

打渔张渠首段已是博兴县的旅游景点之一,打渔张渠首水库两岸垂柳依依,绿草茵茵,不知名的野花遍地都是,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林中鸟鸣声不绝于耳,水天一色,交相互映,真的是一派北国江南。

村委会

打渔张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共有3人组成,张榆林同志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委委员由张绪州、吕洪霞二人。主要职能: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呈现村美、民富、风正的良好局面。[1]

党支部打渔张村党支部由12名党员组成,支部委员会由一人组成,张榆林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党员平均年龄54岁,党员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学历4人,初中6人,小学2人。[2]

妇代会打渔张村妇代会由三人组成,吕洪霞担任妇代会主任,程红红、杨士香为委员。妇代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紧紧围绕党建带妇建,积极开展妇女工作。[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