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村

1、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大张村基本状况
大张村位于高青县城北,距城区五公里,紧挨常家镇政府,南临县城外环,西临田翟路,交通便利。距黄河10公里,水资源丰富。全村有近300户人家,约700多人口。
人文经济大张村面积广阔,全部为可耕地,约有三千余亩,主产棉花、玉米,并有大量大棚,大棚主产西瓜和蔬菜,西瓜皮质优良,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大量销往外地。大片桑田,蚕桑业也有所发展,经济向多方面多层次发展。进来由于政策调整,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步伐,经济进一步发展,由以前单一种植的棉花、小麦、玉米,发展到现在粮食、大棚、桑蚕、果树、林业,全村森林覆盖率近45%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面积广阔、环境优美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投资者纷纷前来考察,有投资意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大张村也被高青县评为“文明村”。
2、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大张村
大张村位于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东南部,全村共有190户,总人口数为688人,总耕地1042亩。村支部、村委由3人组成。民兵、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健全。近年来,大张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特色产品
大张村现有耕地1042亩,几乎全部种植棉花。所以该村的主导产业是棉花,以优势、高产、高效地抗虫棉为主,省工、少投入,效益高的特点,产量高、棉色好、好摘收、皮棉高、纤维长、价格高。年产籽棉360000公斤,平均亩产200公斤。
东营黄河石磨坊面粉远近闻名,该磨坊采用传统工艺,精挑优质小麦和五谷杂粮研磨成的面粉,避免了机器磨面产生的高温、高压对面粉的所含物质的损害,保留了粮食内所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维生素原始成份,经检验,该石磨坊面粉维生素的含量是机器加工面粉的21倍,石磨面粉原色、原味、口感好,有爵头,常年食用有降血压、血糖、生津养颜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村委会
大张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能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使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以来的主要活动:
2006年1月14日,在大张村委会办公室召开村委会,会议主要研究讨论新增人口与死亡人口调地的问题。
2006年10月24日,村委会全体成员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办公室召开会议,主要讨论村内宅基地划分和怎样淤垫,解决了部分群众申请宅基地难的问题。[4]
妇代会大张村共有190户,688人,其中妇女292人,该村妇代会成立于2004年12月,妇代会主任:张红萍。
开展活动: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妇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配合村两委各项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项目中起到了骨干作用,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3、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南贾镇大张村大张村位于南贾镇东北处,全村人口1100人,该村主要以粮棉、玉米种植为主,年人均收入4000元,村民勤劳智慧,作风淳朴,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作风廉洁。
大张村复垦荒坡沟地200亩,同时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的镇党委、政府,村支书张跃顺一班人的带领下,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相信不久的大张村会建设得更加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4、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大张村
基本情况
大张村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位于胜坨镇政府北部10公里,利津盐窝浮桥西5公里,由于南展区灌溉于1979年由南展区内迁于此地。2007年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048人。
隶属关系沿革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南道武定府利津县邵家乡。
1944年8月,利津县邵家乡撤销,改称利津县四区西张乡。
1944年10月,由利津县四区西张乡改为利津县宁家区西张乡。
1950年,由利津县宁家区西张乡改为利津县宁海区西张乡。
1955年,宁海区西张乡撤销改称宁海区共和乡。
1956年3月,原利津县宁海区共和乡划归广饶八区(董集)。
1958年,由广饶县八区(董集)改称广饶县董集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划归利津县宁海人民公社。
1964年11月,改称垦利县宁海人民公社。
1966年6月,划归垦利县辛庄人民公社。
1976年,改称垦利县胜利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划归垦利县宁海乡。
2001年2月,划归垦利县胜坨镇[1]。
自然资源
2007年有耕地面积1050亩,村地面积80亩,沟渠林路配套,农业生产连年取得较大丰收。
经济发展
主导产业以棉花、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07年桑蚕专业户24户,养猪专业户8户,饲养量860头,养鱼专业户2户,108亩,全村人均纯收入5690元。
村容村貌
2007年主要街道三条,全部硬化,1000米。修筑地沟2000米,绿化达标,环境卫生优美。
精神文明建设
2007年有文化大院一处,远程教育站点一处,人口学校一处,现有存书2800余册。
多次受到县、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和表扬:
2002年镇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县委表彰:“五个好”党支部
2003年镇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文明信用村、市文明办
2006年镇表彰:平安先进村
2007年市表彰: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
2007年镇表彰: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
5、安徽省泗县大路口乡大张村基本情况
大张村位于泗县南部,距县城约8公里,南靠大路口乡政府,北邻新汴河,104国道贯穿南北,交通十分发达。全村现有人口3856人,975户,村民小组21个,耕地面积7443亩。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8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86元。 大张村现有村两委干部9人,大学学历4人,高中2人,初中3人,该村现有正式党员79名,预备党员5名。08年12月,该村按照乡党委要求,设置了一个大张村党总支,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种养业党支部、山芋加工业党支部。
经济产业
大张村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山芋、小麦、花生,每年种植山芋面积达5000亩,主要特色为山芋粉、粉丝加工和花生脱壳加工。现有规模粉丝加工6家。2008年加工业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人均500元。
2008年,该村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结合发动群众自筹已铺建“村村通”公路2.4公里,沼气池27个;该村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6%,位于大路口乡首位;向上申请互助基金贷款15万元并发放到户,以促进该村种养业和加工业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