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第一个著录了小说书目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着之所造也。”
这个说法代表了从汉至唐对文言小说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小说概念。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见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文言小说从汉至清,不断发展,产生了《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剪灯新话》、《聊斋志异》等代表作品。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其中《柳毅传书》通过书生刘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龙女传书的神话题材,赞扬了刘毅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霍小玉传》则正面反映了唐代现实生活。进士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爱,两年后,李益毁约另娶高门女,小玉悲痛而绝。这个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唐代门阀世族制度的罪恶。另如《任氏传》、《李娃传》等都是写的成功的作品。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光芒四射,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特别是有关统治阶级的凶杀篡夺、贪婪奢侈的记载,像王武子用人乳喂猪,石崇用蜡当柴烧等事实,较有认识价值。
文言小说中,有的通过言讲巫鬼妖怪、神仙道术或佛教灵异,宣扬了迷信思想;有的追求烟花粉黛、搜奇猎异的记述,或“锬虚无胜于言时事”,离开了现实生活,成为无聊消遣之作。这些都对后世读者有消极影响。
文言小说在流传过程,散佚严重。《太平广记》保存了唐以前的古小说;明刻有关丛书,存有大量文言小说辑本,是我们研究和整理文言小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