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宜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吴宜灿

安徽合肥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反应堆研究室主任

科研方向: 核能科学与工程、 核技术与应用、 医学物理、计算机仿真与软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吴宜灿,研究员,1964年生,现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反应堆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于中科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FZK研究中心、日本国家聚变研究所、比利时核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

主持国家“863” / “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十余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0余次、口头报告50余次组织或者参与组织国际会议10余次。在国际相关专业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和很高的知名度,被本领域国际知名专家誉为“该领域顶级科学家之一”。

培养硕士博士生50余名,他们几乎都有国际交流经历(包括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作邀请/口头报告、在国际知名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或继续深造等),十余人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毕业3年内已有五人晋升为教授/研究员,十余人晋升为副教授/副研究员/室主任。被评为“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导师”。

个人经历

先后获西安交大学士和硕士学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大能源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先后于德国FZK研究中心、日本NIFS国家聚变研究所、比利时SCK核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

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先后参加国际会议50余次,包括大型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余篇次,口头报告30余次;组织或作为组委会成员组织国际会议7次,作为主席主持国际会议10余次。

主要获奖:

2007年 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

2007年“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6年 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6年 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导师称号

2001年 安徽省“江淮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6年 王宽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

1993年 国家科委“863”计划先进科技工作者奖

1992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

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含IAEA研究项目及ITER合作项目4项

国家“863”/“973”计划项目课题3项

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课题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中科院“九五”基础性研究项目1项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课题多项

省级、研究院基金项目、横向合作课题等10余项

国际兼职: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顾问专家

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SFNT) 执行委员会 委员、科学秘书

国际辐射屏蔽大会(ICRS) 技术委员会 委员

国际聚变堆材料(ICFRM) 顾问委员会 委员

美国核学会计算医学物理工作组(CMPWG) 成员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安全与许可证设计评估专家组 成员;实验包层工作组 成员

国内兼职:

中国核物理学会 常务理事;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会 理事;计算机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 理事;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委会 委员

中国核能动力学会 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核学会 编辑工作委员会 委员

《Plasma Sci. & Techn.》、《核科学与工程》、《中华医学影像》等学术刊物编委

中国磁约束聚变 技术应用专家组 成员;热核工程专家组 成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等大学 兼职教授/博导

安徽省核学会 副理事长;科技咨询委员会 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