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镇

妈妈镇简介妈妈镇位于四川省大竹县城东南,距县城27公里。1953年置妈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高(穴)庙(坝)公路过境。辖永丰、妈妈、长春、荆竹、大石、中梁、槐花、棋林、北斗、九河、石垭、梅岩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土陶、采煤、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兼产苎麻、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妈妈镇名称由来四川省大竹县妈妈镇 古老的石板街道呈“人”字型。路面呈“石板”整面。原街道上有7座石庙宇。某些地方还能找到一些古老的踪迹。
对于拿全世界最敬爱的母亲称呼做地理名称任何人不用想就会明白“妈妈镇”肯定有非常多的意义。附:据了解:大竹县清河镇街道便是当年流行电视连续剧《傻儿司令》的原型。大竹县还有著名的崎岖山道“9道弯”该道以高、陡、险出名。然而妈妈镇很大一部分的由来是因为小二战前 小镇上7个小庙排成“人”型而为 这就是妈妈镇当地百姓最信的一种来源 也被收入到了《大竹县志》。
妈妈镇地处大竹城南,距离县城25公里。据传,清乾隆年间,一位姓名不详的妇女在镇上正街拐弯处(鸡神庙右侧),修建了几间木架房,开了一家客栈,专供过往客商行人食宿。她美丽、善良、热情大方,尤其对穷苦百姓体贴入微,经常解人急难,在乡民中颇有威信,人人都称呼她为“好妈妈”。后世以她所修的客栈为基点建起了街道,为纪念她,1931年,大竹县根据广大群众意愿,将长乐乡更名为妈妈乡。
1947年,妈妈乡一个名叫黄楷的教师一心想讨好巴结地方权贵。乡人周本汇掌握着全县地方兵权,地主杨献安是当地“义”字号袍哥组织的“老大”,此二人在妈妈乡为两霸。黄楷向他们进言,以二人名字的最后一字,将妈妈乡更名为汇安乡。杨、周二人欣然应允。这一改名激起了富有正义感的进步人士的极力反对,他们因此遭到周、杨二人的报复和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汇安乡被“更为原名妈妈乡,以遂民愿”。文革中,妈妈公社一度更名为工农公社,文革后还名为妈妈乡。2001年6月,建制为妈妈镇沿用至今。
妈妈镇这个名字包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包含着民众对善恶美丑的明辨,也包含着进步知识分子坚持正义的大无畏精神,提起它,全镇人民无不引以为自豪。
经济介绍全镇辖8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7122人,4613户,幅员面积3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11亩,其中田11357亩,土5654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
全镇属农业大镇,农村经济特色有:一是蚕桑特色。全镇现有桑树面积3560亩,养蚕3000余张,收入160万元,其中梅岩村、石垭村、北斗村、棋林村为蚕桑专业村;二是畜禽特色。现有养殖大户115户,年均出栏生猪2万余头,家禽40余万只,其中妈妈村为禽业养殖基地,永丰村为生猪养殖基地;三是劳务特色。全镇共有劳动力7120人,年均外输劳务4000余人,收入2000余万元。
2007年拟将镇打造成蚕桑大镇、畜禽大镇、劳务大镇,年内新发展蚕桑1000亩,增养蚕1000张,每村新发展养殖大户3-5户,达到户平增养1头猪,人平增养5只禽,新增劳务外输400人,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力争230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