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集团

简介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焦作煤田的规模化开采是在1898年英国福公司攫取修武县内的采矿权之后。

发展简史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3月,意大利人康门斗罗,恩其罗·罗沙第在伦敦组织了一个指向中国的英意联合公司,在英国注册,命名为福公司。福公司成立后,立即派人到中国,在山西、河南攫取煤铁矿的开采权。1898年6月21日,福公司与河南豫丰公司在北京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签订了《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标志着焦作煤矿的正式建立。1902年,福公司总董哲美森等在焦作下白作村购地20亩建立矿厂,并以哲美森的名字命为哲美森厂(音译即为泽盛厂)。到1903年,福公司泽盛煤矿已雇佣3 000多名工人和职员,并有25名欧洲技师。至1908年,福公司共在焦作开挖矿井8对,年产量达24.4万吨。
在福公司开矿的同时,当地民族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1914年9月18日, 由中州、豫泰、明德三公司合并,组建了中原煤矿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公司”),三个煤矿共有工人4 000余人。这是焦作矿区产生的第二批较早的产业工人。后来,为了减少竞争,英国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合并,成立了“福中总公司”,工人最多时达到 9000余人。在工作上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各司其政,经营上分产合销。1924年,福中公司矿工已增至1l 000多人。后来由于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以及焦煤矿工为支援“五卅”运动而进行的罢工斗争,福公司生产陷于瘫痪,公司名存实亡。1933年6月,英方通过外交途径,与中原公司再次合并,成立了以中方为主的“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1936年,产量增至130余万吨,在全国煤矿开滦矿、中福煤矿、中兴煤矿(即后来的枣庄煤矿)位列前三。
1938年2月, 日寇占领焦作,将英人排挤出去以后,把煤矿交由日本兴中公司经营。后来兴中公司撤销,成立“华北开发柱式会社焦作炭矿矿业所”,更加疯狂地掠夺焦作的煤炭资源。1942年产量聚增至136万吨。
1948年10月,焦作解放。1949年9月4日,成立了焦作矿务局。从此以后,作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焦作煤矿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焦作矿务局划归河南省政府管理。2000年3月,改制成立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回顾历史,焦作煤矿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百多年,焦作煤矿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而沧海沉浮,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见证和书写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史。
公司规模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焦煤集团)原名焦作矿务局,是一个以煤炭、电力为支柱,以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为中坚,集轻工及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我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下属13个子公司、18个分公司。其中生产矿井5个,设计能力371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380万吨/年,另有4座洗煤厂,年入洗能力400万吨。拥有电力、冶炼、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子、轻工等多种经营专业生产厂46个。
焦作煤矿久负盛名,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煤炭开采始于1894年,是外资在中国最早开办的四大现代矿井之一,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煤矿累计生产煤炭数亿吨,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焦作煤矿连续多年创造了煤矿安全、成本、效率等多项全国第一,煤炭年产量最高时达到700万吨。向各地煤矿输送了大批管理干部,是全国有名的出经验、出人才的煤矿,并涌现出了刘九学、丁百元、吕茂盛等全国著名劳模,成为焦作煤矿的骄傲。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大厦上,牢固筑切着焦作煤矿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焦作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江泽民、李鹏在中央一些重要会议上,肯定焦作煤矿的工作,朱鎔基、吴邦国、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亲临焦作矿区考察慰问,热情鼓励焦作煤矿再立新功。
公司发展焦作煤炭素有“香砟”之称,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高固定炭著称于世,是化工、民用的上乘原料和燃料,行销全国18个省市,出口欧亚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初,一直被作为贡品供应英国皇室。
回眸读焦煤,今朝画更美。跨入二十一世纪,焦煤集团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内强素质抓管理,外塑形象拓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按照“十五”至2010年总体发展战略,焦煤集团通过对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至2010年实现传统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科技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