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武村
简介位于龙门县沙迳镇功武村,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该村现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砖墙体及正街店铺的曲尺柜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2002年7 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古村古道古码头,从古码头步入功武村,如步入一个远古时代的村落。几百年前,功武村是广州到龙门水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民间相传“先有龙关、后有龙门”之说,如今龙关不复见,码头古道仍存有“万里龙关”的牌匾。
正街是功武村古时的商业区,街长约一里,宽不足一丈。正街青砖铺地,现在街中一段仍有古色古香地房屋建筑。正街有一间百年老店,柜台、等子均是老式的,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年代,只知道小店浓缩了攻武村数百年的繁华与沧桑,至今还是村民爱光顾的地方。
五宅古堡别名“红楼”,五宅古民居位于功武村村前,是一个保存尚好的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清代民居,因功武村廖氏四世祖户兰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在此开居取名“五宅”。围内四合院均采用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格局,整个五宅古民居占地约9200平方米。
五宅古堡是功武村人引以为豪的一座四层古建筑,古堡雄伟壮观,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古堡是广东省罕有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雕楼式古堡。据村人介绍,旧时村中的姑娘要出嫁前,须在古堡住上一个月,足不出户,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才嫁给别人,因此古堡也被当地人称为红楼。在崇拜苏联老大哥的年代,苏联专家曾经想把古堡拆掉建水库,被村民极力反对,古堡幸免于难。
香溪竹林引来游客,多年来,功武村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文化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去年10月,龙门县一位姓刘的老板投资上千万元打造香溪堡景区,景区把百年古堡与万亩竹林有机融合,漂流、烧烤、游古堡,时光在这里对接吸引大批游客。至今古堡平均每天接待500多人。功武村人除了从景区的门票得益以外,村中的土特产也成了游客的抢手货,镇上的酒店食客更是常常爆满。功武村人认为这是百年古堡对村民的回报,有了经济效益,村民计划从利润中取一部分作为古堡维护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