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面
包面
又叫清汤或馄饨,亦称云吞。是江西原清江县的著名小吃,明清之际即已闻名省内。包面系以精粉作皮,鲜猪肉作馅,拌以香油、油渣,撒以葱花和香菜。其皮薄透明,馅满而实,香味诱人,咸淡可口。食时,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佐以胡椒粉或辣椒末,更加味美。
“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这是江西南昌城里一种歌谣。清江两字,也有改为新淦的。因为清江、新淦两县的人,在省城里挑担子卖馄饨的很多,差不多是包办了这种买卖。馄饨这东西,南昌人叫作清汤,清江,新淦人,叫做包面。三岁个伢子,是说三岁的小孩子。总而言之,是形容清江、新淦对于馄饨业之发达。
后记:临江府为历年来的知府府衙,位于袁水之旁,宋朝时所建(哪年猪猪无从考察),王安石曾在此府出生,后来江南才子解缙也在此呆过。现为军人疗养院。
张恨水在其《北雁南飞》中开篇所书: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正是此临江府。
包面:为猪猪所在地的特色小吃,北方叫馄饨,但包面的皮却更为细嫩,汤更为清香,故另一名为清汤。
包面在襄樊又叫饺子或馄饨。襄樊人逢年过节或改善伙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庭,总要吃一顿传统的小吃--包面,并且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正月初一吃包面--头一顿”。 包面制作方法是:把精粉碾成皮子,鲜猪肉做馅,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馅子,然后包成包面。襄樊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