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由罗韬兴建的甘山书院,景址在泰和县苑前乡书院村。是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历时千年。

罗韬(公元886-969年),字洞晦,号静逸先生,又号匡山子,匡苑前乡书院村人。他一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曾做长沙能判,长兴年间,授端明殿学士。这个时期,宦官弄权,政治腐败,不久他便称病返乡。他的家本来在中团,因为地方狭窄,便选择风景秀丽的匡山脚下建房隐居,潜心读书。

匡山原先没有书院,罗韬来后,许多人知道他学问渊博,品德高洁,纷纷前来向他请教。为满足青少年的要求,他便以传授圣人学问、培育贤才为己任,慷慨出资,创建了一座书院,供前来示学的人读书住宿他还在书院建孔圣殿、五经阁,并置学田,供给书院的费用。后唐明宗知道他的学生很多,当地民风日益变好,教绩显著,特颁敕书表彰,还命翰林学士赵凤书写了“匡山书院”的匾额赐给书院。这样一来,匡山书院的名气更大,来求学的更多。

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罗韬的孙子罗宏重修书院。元代,康震以任书院院长,再修书院。明、清两代,书院里还有历史名人的题词。宋朝,我国书院普遍建立,元、明两代更加不盛。罗韬称得上是泰和县、甚至是全国“士大夫办学”的先驱。“征书不浼平生志,只为青山别有春“,是他办学精神的写照。 (来源:庐陵文化普源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