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安徽省怀远县陈集乡作家

陈集乡

张凯:男,1967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陈集乡,大学中文系毕业。作家、诗人、广西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海南散文诗协会副秘书长。

上世纪80年代起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诗版图》(香港)、《小说界》、《飞天》、《小说月刊》、《安徽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广西文学》、《北方文学》、《小小说月刊》、《香港文学》、《山花》、《草原》、《黄河文学》、《文艺生活》、《当代小说》、《文学港》、《滇池》、《辽河》、《芒种》、《春风》、《野草》、《短篇小说》、《厦门文学》、《延安文学》等百余家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小小说130余万字,散文、随笔近30万字,诗歌600余首。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路家大事》、《活吹》、《都是一辈子》、《下一个就是你》,短篇小说《天堂与地狱之间》、《男人的悲哀》、《女人的悲哀》,小小说《淮源人物》系列、《酥皮糖糕》、《牛跪》、《赌王》,散文随笔《男女心事》系列、《瓦四词典》系列、《郁达夫尚在人间》、《千古绝色王昭君》等。

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名家精品小小说选•探戈皇后》、《200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最具阅读价值的小小说选》等选刊或作品集,多篇作品获各类文学奖项,小小说《酥皮糖糕》、《牛跪》、《赌王》入选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

2、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乡地理位置

该乡位于肥东县东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脊地,多丘陵、岗地,县,东、东南面与古城镇接址,西南、西面与八斗镇和响导乡接址,北部与定远县二龙乡、大桥乡、界牌镇相邻,为省定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1]

陈集乡
吴复墓石雕群

行政划分

肥东县陈集乡人民政府距县城店埠镇55公里。全乡辖陈集、肖圩、前后张、大魏、竹滩、山头、稻香、吴集、秦湖、9个村委会,162个自然村,218个村民组,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2]显示,该乡有6182户,29000人,2007年人均收入为4428元。乡党委下设13个党支部,党员827名。经济状况

该乡幅员面积近84.6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可耕地面积约4.9万亩,林地0.54万亩,,有小Ⅰ、小Ⅱ型水库21座,当家塘坝500口,生产生活用水基本自给,农民收入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务工收入,种植业主要以生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生猪、鸡、鸭等,年出栏5000只以上鸡的养殖大户有15户,年出栏20000只以上鸭的生产基地有4处,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

主要企业有:肖圩灵运制粉有限公司、陈集乡轮窑厂等,投资后发展优势明显。资源特产

该乡乡地处江淮分水岭脊地,多丘陵、岗地,有小Ⅰ、小Ⅱ型水库21座,当家塘坝500口,生产生活用水基本自给,农民收入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务工收入,种植业主要以生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生猪、鸡、鸭等,年出栏5000只以上鸡的养殖大户有15户,年出栏20000只以上鸭的生产基地有4处,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3]名胜古迹

吴复墓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该乡政府已将神道石像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十一五”期间,该乡对该墓石刻申报经费,进一步修复吴复墓三期工程,更好地发挥其石刻艺术和历史作用,已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乡基本概况

该乡位于怀远县北部,东临包集镇,西接双桥集镇,南连淝河乡,北靠宿州市墉桥区,素有怀远县的“北大门”之称。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4]显示,该乡共有12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7425户,3.6万人口,8万亩耕地,总面积96平方公里。2007年,全乡工农总产值为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88元,财政总收入约为154.2万元。

陈集乡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合徐高速公路、“206”国道穿境而过,柏油马路纵贯全乡,澥河鱼肥水美。经济概况

陈集是农业大乡,物产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全乡中低产田已得到初步改造,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旱涝基本保收。全乡建成公路示范带三条,建有“三高”示范园核心区5万亩,万亩片2个,科技高产攻关示范田1个,初步形成了乡有示范带、村有示范区的现代化农业格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乡拥有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120多台(套)。发展环境健康优越,政策服务简洁到位,招商引资成果斐然。吸引了两家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阳光生态农业”和“金淮河肉牛养殖”落户投产。全乡共有招商引资企业6家。

怀远县陈集乡阳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投资1000多万元,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公司立足当地资源丰富优势,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之路,大力发展养殖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公司采用自配、自育、自养、自销,电脑控制,饲料自治等现代化一条龙养殖,被怀远县作为养殖龙头企业扶持,年获利润近百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养殖大户200多户。[5]

该乡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农作物生长,全乡有土地近10万亩。该乡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加快种植业发展步伐,全乡优质小麦面积6万亩,花生2万亩,玉米1万亩,烟叶2000亩,大豆3000亩,特色种植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该乡万圩村支部书记崔海潮发展烟叶已有10多年历史,烟叶外销全省各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200多户村民发展烟叶面积达1000多亩。烟叶产业使该村人均收入年增加2000多元。老郢村、君王村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种植花生4000多亩,人均1亩,亩均获利2000多元,从而使全乡花生种植2万多亩,同时瓦四、永佛、大沟等村发展玉米、大豆种植业达到1万多亩。

据统计,全乡有80%左右的村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该乡还通过加强特色种植基地以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使全乡优质小麦、花生、玉米、烟叶、大豆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公司十农户”和“市场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6]历史文化

陈集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存有张果老倒骑驴的驴沟遗址、古孔庙遗址和秦汉古银杏林等,已有2300多年历史。相传古银杏林里的五株银杏为二千二百多年前齐国王桀所植,为蚌埠市重点保护的“秦汉遗址”和“古树名木”,也是沿淮重点建设的风景旅游区。60年代,梅庄村青年年四旺参军,勇救列车受伤后,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毛主席亲笔题字“向年四旺学习”。[4]

4、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陈集乡基本概况

陈集乡位于固始县东北部,东与安徽霍邱县毗邻,西距县城25公里。乡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7]显示,陈集乡辖陈集村、河山村、春村、八店村、土楼村、双碑村、朱集村、康店村、董桥村、鲍店村、夏庙村、凡庙村、华岗村、桅杆村、高房村、联塘村、杨庄村、臧集村、大王村、胡楼村、泉河村21个行政村,5.6万人,是信阳市首批综合改革发展试点乡、市级卫生先进乡和市级文明单位,被市、县两级确定为加快发展的特色中心集镇。资源文化

文化灿烂,人杰地灵。陈集境内古迹甚多,根亲文化日益繁荣。有县级以上文物七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元光祖祠尤为出名。每年闽粤港台及东南亚各地将士后裔前来寻根祭祖上千人次,陈集成为蜚名海内外的“唐人故里”、“中原侨乡”。

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部23平方公里山地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磷、铁、石煤、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等数十种矿藏,储量相当可观,汉白玉、墨玉、鸡血红等大理石品种达百种之多。8000亩宜渔水面已开发3000亩,年产水产品2000吨。人力资源层出不穷。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0人,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经济概况

陈集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陈集是固始通往华东的重要门户,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乡外与312、105国道连接,是固始重点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引资1亿多元,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高品位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集镇品位明显提升,街区面貌大为改观。

工业发达,农业丰茂。工业方面,全乡拥有石材加工企业30余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石料厂就达2家;3家大型粮食加工业,年加工销售优质米3.5万吨。农业方面,拥有耕地6万多亩,是固始县优质水稻和“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固始鸡、槐山羊、固始白鹅生态养殖发展迅速,年出栏达200多万只;2007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4.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市30强。[7]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