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窑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干窑镇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

基本概况干窑镇地处浙北嘉善县域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处于江、浙、沪交汇点。全镇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4.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7万人)。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交通便捷,东邻上海90公里,西至杭州100公里,北接江苏省苏州市90公里,南濒东方大港乍浦港40公里,距沪杭铁路复线、沪杭高速公路入口、320国道4公里、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地势平坦,水网交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势带季风气候。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外贸出口7.6亿元,是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经济百强镇”,全国“经济千强镇”,嘉兴市“招商引资十强乡镇”。

建置沿革明宣德五年(1430)嘉善建县后,境属永安乡。明万历年间(1573~1619)设“常平仓”,贸易兴盛,遂兴建为市镇。清咸丰十年(1860)后,窑业迅速发展;民国时期,窑业鼎盛。明正德《嘉善县志》称“千家窑”,后代志书“千家窑”、“干家窑”两名互见,清光绪《嘉善县志》统一称为“干家窑”,俗称窑上,是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1949年6月,干窑乡、干窑镇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干窑区。1950年5月,乡镇合并为干窑乡。1953年11月干窑镇从干窑乡划出,升格为县属镇。1956年2月范泾乡并入干窑乡。1958年10月干窑镇、干窑乡、里泽乡、姚庄乡合并,成立干窑公社。1959年7月干窑镇复为县属镇。1961年4月干窑公社划为干窑、里泽、姚庄3个公社。1970年5月干窑镇并入干窑公社。1979年3月,划俞曹、展二、宋家、五一、茆里、洪杨、长浜、范泾8个大队,建范泾公社。1981年3月恢复干窑镇建制,1985年6月干窑乡并入。

经济发展干窑镇是工业企业起步较早的镇,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兴业的集聚地。近年来,抓住长三角大开放、大开发机遇,着力招商引资,投入发展,为县内开放型经济强镇,全镇现有工业企业8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50多家,形成木业加工、电子电声、机械轴承、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是中外客商聚宝兴业的投资胜地。

干窑镇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威良胶带厂在干窑镇建成投产后,一批批外(台)商纷至沓来,先后在干窑镇投资兴业,至2004年底,全镇业有50多家三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已达2亿美金,投资规模达1000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投资行业涉及木业、电子、五金机械等行业,目前外商投资的势头继续看好。木业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从原木旋切至贴面装饰板、多层板、家具、实木地板、竹木复合地板等系列产品的生产。 电子业现有工业企业30多家,专业生产多层线路板,各类电子产品、音响喇叭等。机械轴承现有工业企业50多家,生产各类机械设备,各类轴承、五金用具、铸件等。轻纺服装等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另一大主导产业。

干窑镇农业经济通过积极调整、引导示范,效益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大棚瓜菜、草莓、蘑菇、肉鸭等主导产业。2003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17万亩,经济作物复种面积4.1万亩,其中大棚设施栽培5400亩,蘑菇复种面积480万平方尺,肉鸭出栏280万羽。全年粮经复种面积7.4万亩,复种指数207,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时“干窑大米”、“范泾草莓”、“金盛肉鸭”等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影响力。

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按照县城“一心四点”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着力塑造县内第三大镇新形象。 面对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干窑镇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开放兴镇、产业强镇、生态立镇”发展路子,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抓住长三角大开放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一号工程(招商引资)”和“百姓致富工程”,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着力建设“工业强镇、特色农业重镇、现代化卫星镇”,全面推进全镇现代化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大事记

干窑镇
安居乐业的干窑居民

1981年,集镇居民饮用自来水,至1997年全镇各村普及自来水,饮用率95%以上,覆盖率100%;1981年,被省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86年5月,从镇企利润中抽出12万元支持发展农业,成立镇农业发展基金会,为全省首家。

1987年9月,嘉兴市第一家村级合作基金会——治本村农村合作基金会成立,筹措资金11.078万元,用于扶持该村农业发展;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基础教育先进镇。

1988年,投资2万元建成全县乡镇第一个标准灯光球场(沥青),内设700个座位的看台。

1991~1994年,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建干窑万亩圩区、干范圩区。

1992年,投资11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的干窑中学教学楼;建成镇有线电视台,至1996年与县光缆联网,共播出24套节目;投资116万元建成长550米、宽30米的叶新路;投资50万元开通程控电话,至1997年实现电话镇,现有电话2641门;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嘉兴威良胶带有限公司正式创办。

1993年,投资47万元建造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1994年,全市第一家乡镇级律师事务所挂牌。

1995年5月,省长万学远在市委书记王国平等陪同下视察干窑,并到叶福明田头了解早稻种植情况;建立三仙工业经济开发区,3家外资企业落户,并建立康民私营经济开发区。

1996年,村级“金狮”集团公司成立;投资140万元,建筑面积1868平方米标准式新幼儿园落成,并投资25万元建成街心公园;9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有林、顾问邵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专门小组副组长陶西平等11人来我镇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指导。

1997年,率先在全县建立镇科技发展基金,筹集资金51万元,并开通国际互联网;全镇所有行政村达到电器化合格村,农村线路整修改造完毕,变压器容量增加到100个千伏安。

1998年7月,镇人民政府搬迁到闲置的厂房办公;10月,镇敬老院从红旗塘搬迁到原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前幢,后幢办公楼为“外来民工之家”;投资735万元的窑洪公路通车;镇文化中心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