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联乡
基本概况

罗联乡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西南部,地处长(乐)、闽(侯)、福(清)两市一县交界处,全镇乡域面积2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形成盆地,是该市唯一的半山区乡。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1000多人。
该镇重点企业有24家,其中长乐市联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属规模以上企业。
历史沿革1958年属玉田公社,1980年析置三山公社,1983年改名罗联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三山、吴村、顶头、马厝、大坪、东村、马台、方厝8个村委会[2]。
环境气候四面群山围绕,中央地势平缓,构成罗联盆地。盆地海拔70-75米,山地最高海拔528米。气候区划属温热湿水区,平均气温17.4-18.6度,无霜期287-31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毫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无污染。
经济发展该镇村公路水泥化与千门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的开通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勤劳纯朴的人民和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也是该市纯农业乡镇,种养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该乡的顶头村是著名的家禽专业村,年产鸡鸭上百万只,产蛋700多吨;三山村食用菌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平方尺;方厝村龙庆山农业观光区巳种植水果3万多株,面积达2300亩,被福州市授予“海峡两岸农业示范基地”。
罗联乡的发展可以从“唱好山歌、和好水调、把好人脉”这三个方面着手。“唱好山歌”,就是要立足罗联实际,利用好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发展好农业、林业、养殖业。“和好水调”就是要护好水土、修好水利,用好水库。“把好人脉”就是要挖掘人文、发挥人缘、凝聚人心。
在挖掘人文上,罗联乡可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三国时期,便有人在此生息繁衍,而且历史上人才辈出。宋朝的林栗,明朝的陈应春、马铎后嗣马思理,林赐、林侨父子两解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罗联乡还保存有明代花亭、花瓶及“马铎郊天图”等重要文物。因此,罗联应该在挖掘马铎以及其后嗣马思理的人文历史基础上,深入挖掘罗联各个时期的人文历史,使其更加丰满、完整,并使之成为激励罗联乡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干事的精神动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