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岭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文岭镇

基本概况文岭镇位于福建省长乐市东北部,民国期间,取文美,岭兜两村首字而名。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西连潭头镇,南靠金峰、湖南两镇,北临闽江口。于1992年10月撤乡设镇。辖后董、前董、石壁、沙头顶、东吴、凤庄、阜山、文岭、东庄、郑朱、龙塘、山边刘等12个行政村,面积32.9 平方公里,3.69万人。省道峡梅公路过境,通海运。

人文历史1958年属金峰公社,1961年改属梅花公社,1979年析置文岭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10月撤乡设镇。。1997年,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文岭、阜山、龙塘、凤庄、东吴、郑朱、沙头顶、山边刘、东庄、后董、前董、石壁12个村委会。[1]

文岭姚坑明教堂乃宋元佑二年(1087年)里人方子安所建,绍兴三年(1133年)又经姚能举重修,县尊吴仲举匾其堂曰:“明教堂”。庆元三年(1197年),兵部尚书刑部侍郎兼玉牒检讨官兼侍讲里人林采作《明教堂序》,堂内额其上的“读书处”三字,乃陈文龙中状元后所书,并作《明教堂赞》。

由于明教堂师儒云集、教学有方,故而学生一心向学、有意上进,“诵经论文的风气极浓”。在不长的时间内,姚颖、姚勉、陈文龙先后都中了状元。全长乐境内,有科举以来,一共只有七名状元,明教堂独中三元,可谓一盛,而姚氏花开两枝,更是一绝。之后,兵部尚书林采之子林得中、侄林亚文,姚状元之裔姚同、姚封午,沙堤陈如晦之子陈觉伯五士同袍肄业、先后中了进士。明教堂在偏僻的山村中,培养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成为我国我省封建科举制度史上的美谈。这正如对联所言:万古纲常扶不坠,千秋教化妙无穷。

陈文龙在明教堂读书中状元后,立“元台碑”于明教堂对面飞来石旁。碑上大字:三个圆点。碑左下小字落款刻:宋咸淳八年壬申岁桃月谷里人状元陈元龙书。这是陈文龙留下的仅有的碑刻。陈文龙写的《元台碑铭》、《明教堂赞》、《明教堂元台碑文》至今尚存。

“荣国公”这块牌匾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追封给曾帮助他夺取帝位的太子少师、妙智僧姚广孝的。姚广孝,祖籍长乐文岭姚坑,姚能举九世孙。姚孟屿次子。姚孟屿因夷乱华,寓居南京苏州之长洲。姚孟屿妻陈氏,长乐岭南人。生二子,长广仁、次广孝。这些在长乐姚坑的祖谱上有详细的记载。

姚广孝与解缙等重修《永乐大典》,与郑和下过西洋。姚坑村西10里的地方有一处名胜“晦翁岩”,又称“二刘岩”。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和姚广孝同去游玩,所以又称“三保岩”。山上有石像一座,日久风化,难见原貌,有人说那雕刻的是朱熹,也有人说那是郑和,还有人说那就是姚广孝。

也在明朝,姚坑出了两个丞相:姚珏、姚玒。他们的墓葬在长乐潭头岱西村太常山下大畲路上口,当地村民历来称此大墓为姚丞相墓。

祠堂内的这块石头是练武石,原在福州帮洲姚承恩祖屋大厅里。是科举史上姚坑最后一个进士——清朝武进士姚承恩的日常练武之物。石头重达200斤,据说武进士当年举重若轻,演练一番,神色如常。现在已无人能将它举起,甚至连提也提不起,更别说是演练了。

祠堂前的这四块石头是旗杠碣,是用来插旗帜的。原来在科举时代,一个人如果中了进士,就要在祠堂门口竖起旗帜,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宣扬,更体现了中了进士的人的喜悦和乡亲人的自豪。望着这么牌匾,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姚坑锣鼓喧天、旌旗漫天的辉煌景象!

祠堂后的这座山叫做潮山,宋庆元三年春,里人时任兵部尚书的林采,曾撰文赞这里的风景:“……东有玉狗之石插入云霄,西有飞来之石凌于汉表,南则有花林五里胜似上林之境,北则有梅树十里时占百花之魁。春有玉罁之石可以酿酒,夏有莲花之石可以吐锦,秋则有金钟之声逐潮而响,冬则有渤海之水当面而潮……”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旅游胜地。

祠堂里的这两副对联“宋室状元府、明朝宰相家”和“七世二元十进士、三朝两侯八大夫”形象地说明了这900多年来的辉煌。

经济发展全镇粮食总产量6716吨,持平; 农业总产值7830万元,比增4.2%;企业总产值12.97亿元,比增15.1%;工业总产值10.45亿元,比增18.3%;财政总收入841.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40万元,比增5.2%。

全镇共有重点企业202家,其中规模以上3家:福建省台福食品有限公司、长乐市新世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长乐市航行面制品有限公司

文岭镇沿海沿江,沙地面积大,适宜发展水产、养殖、蔬菜等产业。水产冷冻加工业居全市首位,现有企业34家,年创产值2.8 亿元;淡水养殖居全市首位,年出口鲜鳗1500多吨,年创产值近亿元;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复种)保持在1.4万亩左右,年产量2.8 万吨,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食品饮料年创产值近亿元。

文岭镇认真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战略,凝心聚力,以项目为抓手,立足改善民生,切实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5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26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0万元,同比增长52.6%;财政总收1150.14万元,同比增长16.21%。

该镇全力以赴解决项目建设困难,促进在建项目早日投产增效。东吴、凤庄、文岭等工业集中区是文岭镇工业经济重点增长源,文岭将充分发挥项目落地推动领导小组作用,实行领导挂点服务制度,进行点对点跟踪服务,定期走访调研,认真解决好东南针纺、庆诚食品等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固投增长,产值增量”的目标。

该镇还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增资技改扩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岭现有企业140家,规模以上企业仅24家。该镇 引导纺织和食品两大支柱产业在技改中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还本着“亲商、安商、富商”的工作理念,主动、积极、有效地上门服务,切实为企业提供信息,引领“品牌带动”的社会意识,营造“品牌带动”的创业环境,培养业主敏锐的战略目光,推动食品、纺织产业延伸发展,加快品牌创新,树立发展的雄心和斗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