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史III
作者:(法)阿利埃斯,(法)杜比著,杨家勤等译
ISBN:10位[7531722364] 13位[9787531722366]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定价:¥68.00 元
内容提要近代早期,随着以王室财政转化为公共财政为发端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野,以及印刷书写文化的普及,一个个人化的隐私世界得以形成,而所谓的宗教自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私人自律领域。这个以礼仪、规范、隐私、品位等组构而成的私人世界,是近代西方“公与私分权而立”的公民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本书由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72位著名史学家参与,被称为二十世纪下叶史学界一项“革命性的成果”,革新了历史的观念,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内容。译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且文字富有激情,颇具震撼力,加上富有史学价值的三千余幅珍贵插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影响已远远超越史学界,被广大历史研究爱好者所推崇。该书出版后,已译成2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编辑推荐私人生活史I 购买链接:
私人生活史1——古代人的私生活
私人生活史II 购买链接:
私人生活史II:肖像——中世纪
独特的视角主题不再是战争与政治,它与“正史”相对,与“公共舞台史”相对,与男性统治史相对。
近3000幅未曝光的私人生活图片和图片故事。
法国年鉴派经典传世之作,史学上最伟大的历险,欧美一流高校世界史专业必读书(巴黎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1.最独特的角度(正史和野史合一)
2.史书中最好看的版本(双色,部分彩色,近3000余幅未曝光的私人生活图片和图片故事)
3.法国年鉴派最经典的传世之作
4.史学上最伟大的历险,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5.欧美一流高校世界史专业必读书(如巴黎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特色:
1.与“正史”相对
2.与“公共舞台史”相对
3.与男性统治史相对
4.非纯粹个人的秘密生活史
5.私人生活史并不是记录一些逸事,它是一部日常生活的政治史,他的背后是国家。
私人生活概念:私人生活空间是一个免除干扰,自省、隐逸的领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扔掉他在公共空间冒险时必备的武器和防范工具,可以放松,可以随意,可以身着“宽松的便服”,脱去在外面确保安全的那层招摇的硬壳。这个地方很随意,不拘礼节。这也是个秘密场所。人们拥有的最为珍贵的东西,被置放在最贴身的私人生活领地,只属于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禁止泄露、炫耀,因为这与荣耀所要求的在公众场合的所谓面子格格不入。
丛书内容简介:以微观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个人的私密生活史 ——围墙中男人的权力与女人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从的权力,小到家庭争吵,大到王室血案——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小到诸如住宅、卧室和床榻,大到诸如家庭生活、家居环境、交友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现今一部权威的人类私人生活史。
作者简介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是法国年鉴派领袖人物,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本书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72位著名史学家参与,被称为二十世纪下叶史学界一项“革命性的成果”。
目录导言
1、现代模式
序言
政治和个人生活
私人关系和公共当局
家庭和社区生活
两次改革:社区奉献和个人虔诚
天主教观点
读写的实际影响
估算识字率
各种阅读实践
2、个人化的形式
导言
礼仪的作用
隐私的庇护所
私密场所
内心世界
品位体现的身份差别
饭桌上举止的讲究
吃喝的变化
吃喝的精致化
儿童:从湮没无闻到个性关怀
个人私生活文学
类型界定
私人空间
身体
文学实践:公开个人生活
文艺复兴时代的冲突
个人生活:隐秘的和外露的
写作的新的合法性
3、社区、国家和家庭:发展轨迹和紧张关系
导言
公众和个人
家庭观念淡化
角色的重新界定
革命性的变化
朋友和邻居
家庭:住房及群居生活
代表作品:从房子转移到了室内
生活方式
居民群和家庭结构
家族:个人隐私与社会风俗
公开仪式
公共秩序和私人领域
家族的荣誉和隐私
荣誉
保住了的秘密
紧张和辩论
4、尾声
书摘插图:
插图:
个人化的形式
文学实践:公开个人生活
1500年至1800年间,在建筑、文学、情感和物质生活等方面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正如菲利浦?阿利埃斯所概括的那样,变化可归为以下六类:举止,推动了有关身体的一系列新观念的产生;自我了解,通过个人写作能够获得;隐居,不仅因为它的禁欲观念还因为它是一种娱乐形式而受到赞誉;友谊,在个人之间培养;品位,作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而受到重视;便利,日常生活改善的结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礼仪和私密之间的矛盾关系。许多意在引导社会行为的规定,完全反对外露个人情感及其肉体或心理上的反应。在社区团体、典型的宫廷及沙龙里的社交生活和社会仪式领域里要有礼貌,其标准适用于每一个个体,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相反,亲密需要隐私,一个能避开集体并提供隐蔽、秘密和安静的地方。花园、卧室(它的壁龛)、书房和藏书室等符合这一要求,能隐藏不能也不应该被别人看见的东西(身体部位、自然功能和做爱行为)并为完全个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如祈祷和读书。
礼仪规则制约着个体在社会中的举止,在每一个体周围建立起一个保护带。 对肌肤接触的禁令变得更严格了,因为新社交形式的特别之处是宫廷里实行了埃利亚斯所谓的“以形式代表头衔”,使个体的本质越来越公众化和公开化。人们开始单独睡觉,身体接触无论是在玩耍还是在争斗时都受到指责。饭桌举止不再容忍人们从同一个盘子里拿东西吃或用手拿东西吃。
所有这些反映出身体与身体之间需要更大的距离,人们之间日益频繁的接触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密切更强化了这一需要。相反,亲密——肉体的或精神的或友谊的——要求相互之间身体的接近,或至少需要某个能代表身体的物体,甚至能在身体不在的情况下再现它。一套新的习俗规则应这一需要而产生。可以通过拿着一个曾经接触过心爱的人的物体或保留一个离去的爱人的纪念品,或设法感受上帝出现在个人身体里等方式和另一个人进行虔诚的交流。某些行为在公众场合下禁止但却允许或被要求在相爱的人之间进行:亲密的举止消除了距离,再现接触不到的身体。在这本书涉及的时段中,这种需要会随着感情逐渐集中在一些爱人身上而变得更强烈,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
礼仪和亲密在另一方面相互抵触。礼仪意味着控制情绪,压抑情感和掩饰内心的冲动。行为是理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