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夜间战斗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月光夜间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后旧日本海军开始使用的夜间战斗机。美军的代号则为“Irving”。一改之前“○式○○战斗机”的制式命名风格,由本机开始“月光”不只是昵称,而成为正式称呼。

开发起源与历史

1943年初,第251航空队(原台南海军航空队)司令小园安名中校作为对抗重型轰炸机的对策,自行将倾斜式机炮(与机轴呈30°左右装备的机枪)安装于十三试双发陆上战斗机上并加以改造为夜间战斗机,并配置于自己的部队。

此夜间战斗机于1943年5月21日深夜,成功击落往拉包尔来袭的两架B-17,之后不断成功击落前来进行夜间轰炸的B-17。首次击坠敌机后,海军中央便允许此改造,并于1943年8月23日以丙式战斗机(夜间战斗机)“月光”(J1N1-S)的名字列为制式装备,同时倾斜式机炮也成为制式武器。

虽然由于月光的投入战场,成功抑止住B-17与B-24对拉包尔的夜间轰炸。但由于战力相差悬殊,盟军对拉包尔的夜间轰炸始终没有停止。从夜间迎击到夜间侦查、夜间基地袭击等等,月光也于中太平洋与菲律宾地区活耀。

事实上,此时的月光装备的仅为对海雷达。

日本本土防空战时由于银河夜战、彗星夜战等后继机生产不及,无论日夜月光也开始迎击以P-51护卫的B-29。由于速度与高度性能不及加上数量不足,并没有相当的战果。但是夜间迎击时,亦有由横须贺航空队的黑鸟四郎少尉与仓本十三上飞曹创下的一晚击坠五机之战果。

这时候已有部分月光安装上对飞机用雷达,但因为驾驶员与整备员无法习惯和雷达本身妥善率不高,在实战中没多少突出的表现。

战后美军接收了横须贺航空队的YO-102号机,于修理复原后展示于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宇宙博物馆。

衍生型

月光一一甲型(J1N1-Sa)

废止向下的倾斜式机炮,向上的倾斜式机炮改为三挺。

性能诸元

发动机: 荣二一型

乘员数: 2

长度: 12.13m

翼展: 17 m

高度: 4.56m

空载重量: 4,562 KG

最大起飞重量: 7,527 KG

最高空速: 507.4公里/时(高度5,000米)

航程: 2,547公里(正规)~3,778公里(最大)

爬升率: 8.7米/秒

武装: 向上与向下九九式20公厘倾斜式机炮各两挺 两枚250公斤炸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