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洲镇
一、基本概况
肇东市涝洲镇位于松花江北岸,肇东市南部,界于东经126°05′-126°15′,北纬45°41′-45°50′之间。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69个自然屯,3.6万口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万亩,养鱼水面7万亩,是省内外闻名的“鱼米之乡”。
镇名源于驻地涝洲屯名。清末,随着放荒垦殖的发展,尤其哈尔滨开为商埠后,松花江航运有所发展,选定此地设立街基,创设商埠,称“涝洲镇”。中华民国成立后,因涝洲附近常有乡匪出没,又因水患,一直没有多大发展。东北沦陷后,属肇东县第三区管辖。1935年9月,划归郭尔罗斯后旗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划归新设置
的乐安县管辖。同年7月,撤销乐安县,划归肇东县管辖,隶属第十区。1958年9月,分属四站、合居人民公社。1962年4月,将四站公社的松江、向阳等6个生产大队和合居公社的联合、民权两个生产大队划出,成立涝洲公社。1984年4月,改为涝洲乡。1985年8月,改为涝洲镇。
涝洲镇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而干燥;夏季酷热而雨量集中;春季多风且强而少雨;秋季凉爽而天气晴朗。该镇年平均气温3.1℃,年平均活动积温2770℃,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1900℃上下,年平均日照时间2788小时。无霜期116-155天,年平均降水477毫米。
涝洲镇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海拔120米至123米之间,地形高差3.0米。中部为低平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3000上下,耕地大都分布在漫岗上,土壤以碳酸盐草甸土为主,土壤PH值在7.0-8.0之间。
境内有松花江流过,境内流长20.5公里,水域面积35000亩,最大流量5000立方米/秒,水资源十分丰富。
二、小城镇建设
涝洲镇在小城镇建设上,以打造民心工程为主攻方向,不折不扣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镇建砖墙铁盖的标准化住房现已达6850栋,使全镇住房砖瓦华率达到90%以上。他们还狠抓了标准化一条街和十星文明户建设,全镇69个自然屯,现已修标准化一条街76条,十星级文明户1860户,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在全镇树立了文明、向上、富裕、健康的文明新村的新形象。他们还通过与市电信局和广电局沟通,新安装程控电话750部,全镇总装机达到4200部,电话入户率达到了60%。新开通有线电视4个村700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文教卫生
——教育。全镇现有初级中学3所,在校生共1729人,37个班,入学率100%;小学18所,小学生2285名,97个教学班,入学率100%。学前学生291名,学前入班率100%。2003-2004学年度3所中学在校生1810人。小学18所,在校生2324人。幼儿学前班18个,在校生387人。个体幼儿园班11个,入园儿童204名。
——科学技术。全镇现有12个村建立农民技术协会,有科学技术人员256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人,中级技术人员14名,初级技术人员240名。近几年引进推广16项新技术、新品种,其中获省级推广奖4项,科研成果6项。
——文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全镇有村文化室12个,有广播点12个,有2个村实现了调频立体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农民自办节目和秧歌队6支,经常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医疗卫生。全镇现有乡级卫生院2处,专业卫生人员22人,床位14张,有农村卫生所12个,医务人员现已发展到34人。
——体育。全镇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2万人之多。有3300多名青少年参加冰雪活动。近几年来,全镇共为上级体育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22名,为涝洲镇乃至全市、全省夺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