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新

吴炳新 ,男,1938年6月生,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邢格庄人。1959年参加工作,1964年参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内蒙古矿务局、包头阀门厂从党务、财务、教育工作。1987年开始在包头、兰州、淮南等地创办企业。1993年在济南市创建起山东三株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裁至今。
同时他还兼任北京基因工程研究所董事长、北京诺舟生物研究所董事长、时珍生物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研究所客座教授、东方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他先后主持了三株口服液、三株赋新康和生态美化妆品的研制工作,并获得巨大成功,实现累计销售收入190多亿元,上缴利税19亿元,产业覆盖医药、保健、化妆、医疗器械、农业科技五大领域。三株口服液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株赋新康被国家科委列为“火炬计划”项目;三株集团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20个,获美国优质服务协会“五星钻石奖”,吴炳新获美国优质服务个人终身成就“环球钻石奖”,同年三株集团被国家科委确定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他是政协山东省第八、第九届常委、济南市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山东省济南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公会会长;中国专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被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市场经济报社评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功勋人物、获得过美国优秀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环球钻石奖”。个人发明专利9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出版过个人著作《吴炳新文集》《吴炳新澎湃诗集》,先后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过20多篇论文。
2008年,70岁的吴炳新出版150万字的巨著《消费论》,这本书,写了三十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读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学世界观——“消费”。
最新概况:三株从来没有失败。只要条件具备,三株就准备上市。
三株遭重创之后,不到两年,600多家子公司只剩不足100家,15万人下岗。这时,三株内部有人主张放弃“三株”品牌,另起炉灶。但吴炳新的态度很坚决,“三株这杆大旗不能丢。”后来,史玉柱放弃“巨人”品牌,“曲线救国”。有人再次鼓动他学习史玉柱。他仍然拒绝:我与史玉柱不一样。虽然我遇到了困难,但三株的实力还在,我们几乎没有债务,资金还很雄厚。
最后,他为三株定下了“调子”:三株这个品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样去修复的问题。
于是,开始修复。
吴炳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公司管理的“三权鼎立”制度:按照“董事会+总裁+监事会”的模式进行公司管理,使决策权、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此后,吴炳新又用5年时间,对集团的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和组织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如今的三株公司,只保留了化妆品、药品、功能食品、医疗器械和医院5大产业,从业人员也急剧缩编为不足2000人。
而旗下的每个集团,都是一个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各集团的总裁有基本的决策权利。而三株集团的董事会,只负责确定年度规划是否可行。而这,正是吴炳新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
三株集团创建伊始,各营销公司、被收购的药品生产企业等子公司的定位就是集团的外派职能部门,而非利润中心。管理也采用高度集权,子公司不必自己找市场,不用考虑价格,集团总部统一划拨广告费和产品。吴炳新说,现在我们经营模式变了,原来是自己建立子公司自己做市场,这样成本太大。我们现在采取代理的营销模式,实现双赢。我们没有一分钱的负债,没有一分钱的贷款。现在只要条件具备,三株都准备上市。
2008年春天,三株公司董事会从原来的大院里移出,迁至济南市的地标式建筑东环国际大厦。用吴炳新的话说,他要“脚踏实地、从容不迫地打造三株百年企业”。
70岁的吴炳新依然雄心勃勃。也许,这位老人可以从头再来。
2.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分行副行长
吴炳新 高级经济师,男,1935年5月生,辽宁锦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长春职工业大。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分行副行长(正行级)国家外汇管理局长春分局副局长(正局级)。兼任金融学会理事,市海外协会常务理事,市投资学会副会长,市海外协会常务理事,市涉外经济律师事业所高级顾问。主要业绩:参加了《企业融资学》、《实用财政金融新词典》两部著作的部分编写与主审。还撰写了《打基础、上水平、闯新路不断开创金银“三废”回收管理工作新局面》一文,被选入全国金银管理经济汇编之中;《加强金银管理的三步曲》一文,被收入《当代银行家治策通例》中;《长春外汇外债管理发展现状》一文,被收入国家总局主编的《中国外汇管理与经营概览》。多篇学术论文,受到金融界的好评和高度重视。多次获奖和授予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