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凤蝶

基本信息珠光凤蝶
Troides magellanus
分类:
凤蝶科/鳞翅目
外观特征展翅宽120~135mm。雄蝶外观近似黄裳凤蝶,但本种下翅具珍珠般金属光泽,且下翅三角形黑斑较小。雌蝶下翅中央黑色斑纹发达,呈弧形的宽大黑带。
生态习性成虫全年可见,在台湾仅分布于兰屿。喜欢访花吸蜜,保育类昆虫。
幼虫主要摄食马兜铃科之港口马兜铃(Aristolochia kankaoensis),偶而亦可摄食卵叶马兜铃,幼虫分五龄,蛹呈黄褐色,以悬垂丝及尾丝固定于枝条上,全年可繁殖。幼虫主要摄食马兜铃科之港口马兜铃(Aristolochia kankaoensis),偶而亦可摄食卵叶马兜铃,幼虫分五龄,蛹呈黄褐色,以悬垂丝及尾丝固定于枝条上,全年可繁殖。 成虫主要发生期在3~4月,9~10月间;飞行迅速,喜访花。成虫主要发生期在3~4月,9~10月间;飞行迅速,喜访花。
生长历程珠光凤蝶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年多代,整年都能繁殖,一生总共分为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阶段。
1、卵
珠光凤蝶的卵为橙色、圆球状,通常产在寄主植物港口马兜铃的叶片背面,直径约二公厘左右。

2、幼虫
因环境条件的不同,在5-16天卵会孵化出3-6公厘的毛毛虫,刚孵化的幼虫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卵壳吃掉,这时,我们称这只刚孵化的幼虫为一龄幼虫。接着开始它幼虫期的生活,幼虫期是珠光凤蝶的生长期,食性专一,且口器及消化系统特别发达,食物为吕宋马兜铃(即港口马兜铃),偶而也吃卵叶马兜铃,在不断的进食下,随着时间身体的增长。
幼虫一般分为5龄,当一龄幼虫生长得够大时,会大约停止动作一天,于晚上开始进行脱皮,脱皮完之后,就叫做二龄幼虫。依此类推,历经四次脱皮,长大成为七公分左右砖红色的终龄幼虫,最后爬至较粗的枝干上,再脱一次皮后,就

化成蛹了。
3、蛹
珠光凤蝶的蛹为黄褐色,其蛹是由最后一次脱下的皮所形成的,脱皮后进入它身心的交战期。蛹的型态千变万化,但大致上可分为三种左右:
A、“吊蛹”是以蛹的尾部附着在物体上,头下脚上的吊着。
B、“带蛹”也是以尾部附着在物体上,但是在蛹的腰部会有一条绕过的丝线固定住,和“吊蛹”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带蛹”为头上脚下。
C、“悬蛹”和“带蛹”应该是属于同一种类,但是其丝线并不如“带蛹”来得清楚。 大多以悬垂丝和尾丝固定在树枝上,蛹是珠光凤蝶的静止变化期,由于珠光凤蝶蛹的阶段不能任意的移动,因此它的蛹化身为枯叶般,以避开敌人的耳目。
蛹期的长短不一,时间短的仅36天,时间长的可达129天,虽然表面上静止不动,但是蛹内其实有大工程正进行;这时的蛹,必须要把原来的身体组织破坏掉,重新组成新的成虫身体构

造。
4、成虫
台湾兰屿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后,于每年3到4月与9到10月间羽化成虫,成蝶破蛹而出,这个过程就叫做羽化,珠光凤蝶的成蝶前翅皆为黑色,翅脉外缘呈白色,雄蝶后翅金黄色,展翅约10-12公分,翅脉外缘线有锯齿状黑斑,在逆光下珠光凤蝶 还会散发出有如青蓝宝石般的珍珠光泽,因此被誉为台湾最美丽的凤蝶。至于雌蝶的颜色较澹,展翅约11-14公分,后翅基部至中横线间与外缘有黄色斑,而身体颜色呈现出黑黄相间的纹路,对比相当明显而美丽。刚破蛹的凤蝶由于翅膀无力、黏湿的关系所以还无法飞行,这时候凤蝶会倒立,使身体中的血液先通到翅膀,再使其慢慢风乾,才能够翩翩起舞。 最后,雄蝶和雌蝶成蝶后便开始寻找各种蜜源植物,且只吸食花蜜,海芒果则是它们偏好的蜜源植物。慢慢使它们成熟,在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便光荣的过世。

栖地分布珠光凤蝶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民答那峨岛、巴布因群岛、披利罗岛,是一种典型的菲律宾系蝴蝶。在台湾主要分布地区为兰屿,偶而也会零星出现在垦丁。但是在兰屿达悟族人眼中珠光凤蝶却是种不祥之物,因为珠光凤蝶常在棋盘脚海岸的树林间飞舞,而这片树林传统中被达悟族人视为恶灵的森林,因此珠光凤蝶也被当做是恶灵的灵魂。珠光凤蝶在50年前曾是兰屿岛上数量最多的蝴蝶,由于色彩豔丽,也被称为“金凤蝶”,除了台湾以外,它们只喜欢兰屿而已。
喜于海岸连接山地的原始林中,珠光凤蝶成虫除了会在港口马兜铃(幼虫的食草)生存环境附近出现外,如海岸边的灌丛、树丛及森林边缘等地区,与蜜源植物也有很大的关系,成虫摄食多种植物花蜜,因具有飞翔的能力,所以在全岛均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尤其在兰屿珠光凤蝶可以选择蜜源植物(如海檬果)附近,但在收量上以东清、五号涵洞桥、虎头坡、双狮岩、龙门桥、忠爱桥等地数量较多。
面临危机面临绝种的问题A、面临的问题
a、人类大量滥捕
珠光凤蝶于六、七零年代被大量捕捉,已成为国内、外的蝴蝶收藏者、商人和标本采集家捕捉收藏的对象,因此,过去遭受到强大的捕捉,加上从前没有保育动植物的观念,人类认为台湾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蝴蝶资源,所以最多时期估计平均每年出口5000-10000只珠光凤蝶标本,现在已将珠光凤蝶公告为濒临绝种的昆虫之一,以法律的力量进行珠光凤蝶的保护。
b、环境改变、食物短缺
马兜铃属的植物中存有马兜铃酸与植物硷使珠光凤蝶的幼虫对马兜铃植物有明显的偏好性,但马兜铃植物因药用的因素遭大量的砍伐,而且兰屿地区红纹凤蝶与珠光凤蝶幼虫皆以港口马兜铃为食,往往产生红纹凤蝶与珠光凤蝶的竞争。由于珠光凤蝶生存条件遭受破坏,生态保育协会已积极从事港口马兜铃和蜜源植物的种植,并对部分地区进行栖地的改善及环境改造工作。 五十年前珠光凤蝶在兰屿岛上数量还很多,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它们的栖地及食草植物减少,族群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
c、食物竞争
和珠光凤蝶竞争食草的红纹凤蝶,以及意外引进的玉带凤蝶等等,都极有可能成为珠光凤蝶恢复族群的阻力,这条复育之路未来还有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