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喜
1.赵洪喜(1916年—1999年) 庆云县徐元子乡花牛赵村人。1948年,中共庆云县委根据华东支前委员会提出的“支援淮海战役”的指示,组织民工参加了淮海战役。
他被编入渤海一分区第一担架团,从1948年6月,到淮海战役结束,随军服务了8个月,足迹遍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5省,行程一万余里。在支前工作中,经常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顶着风雪严寒,踏着泥水薄冰,抢救伤员,腿多次被冰茬划破。对待伤员,他胜过亲兄弟。风雪天把棉衣脱下来,给伤员盖上,还用自己的菜金给伤员买白糖。有一次,从前线救下来一个伤员,伤势严重,小便不通,生命垂危。他用自己的嘴把伤员的小便吸出来,保住了伤员的生命。他的英雄行为和模范事迹,曾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嘉奖。在支前阵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华东支前委员会评为特等功臣。
支前结束后不久,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0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贡献。他任职期间,村党支部是全县的先进党支部。
2.赵洪喜副研究员。1946年4月出生,吉林九台人。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任吉林市科委副主任,是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吉林市政协常委。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在基层科委工作30年来,结合科技工作实践,致力于研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科教兴市、科技体制改革科、地方科技工程、科技情报工作及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担任副主编出版科技专著4部,发表于国家级报刊文章30余篇,获奖论文18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8项。1995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1994年4次被吉林省科委、科协授予全省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科技兴市先进个人称号;还曾多次获吉林市市直机关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及奖励。研究成果有《科技兴市的十大支撑体系》,于1989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科技兴市战略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入编《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入编《中国改革经纬录》;《用政策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入编《世纪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