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寨
概况金仙寨原名高峰山,海拔1250米,属骑田岭山脉。此山位于临武县金江镇林森村境内,距县城45公里,东南临金江镇林森村委,西接桂阳县荷叶乡,北抵北湖区大塘乡。山高而奇,时而“青碧冠云”,时而“园秀霞举”。上有一巨石仰天而卧,秃头袈裟,枕山巅,望南天,露慈容,活如一尊仰天巨佛。冬天,若山腰积雪顶无雪,必有大雪;夏天,若山顶云飞雾散,“园秀霞举”,不出三天必有雨。当地老百姓久验无误,故而得出一句民谚:“金仙寨脱了帽,不等三天雨就到”。
名字来源高峰山为何换名金仙寨,其中有个半真半假的故事传说。
元代,民族压迫十分厉害,民族反抗也特别强烈。元朝统治者为防止人民造反,严禁民间收藏兵器,连菜刀都是每10户人兼一把,若有人造反,一人造反株连九族。尽管统治手段严酷,造反的却越来越多,到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反元势力遍布全国,连偏远的桂阳,民间也流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在各派反元势力中,以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最大。朱元璋为了扩大反元势力,暗中派出不少高手到各地串连,其中派到南方的是武艺高强的金山和尚。金山从湖南到广东途经桂阳十里大冲(今荷叶地段)时,远望高峰山奇伟秀丽,甚为惊讶,就移步高峰山实地踏看,见该山鹤立于崇山峻岭之中,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东西各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崎岖小道,觉得是一个“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于是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作为组织反元势力的大本营。
金山驻足高峰山后,以传教手段发展反元组织,不到半年时间,教徒就发展到2000余人。经过严格训练,个个武艺高强,并有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本领。在训练期间,又发动教徒积粮草,造营房,筑寨墙,设寨门(遗址至今尚存),并开展劫富济贫义举,深得穷苦百姓的拥护。官府则惶惶不可终日,紧急上书朝廷,请求发兵征讨,但朝廷已自顾不暇。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下诏召回各路义军首领论功行赏。金山出身佛门,四大皆空,举义旗是为救民于水火,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未赴进行受封,而是在高峰山筑寨建宙宇,诚心念佛,修心养性,活到90余岁的某年六月初六日才“圆寂”。朱元璋获悉后,甚为钦佩,亲题挽词“金山为民风范永存”以赠。金山的徒弟将挽词刻在一处高峻石壁上,字迹至今还依稀可见。
后人为纪念金山,把高峰山更名为金山寨。后又传说他死后成了仙,又更名为金仙寨。还传说他在世时心肠好,成仙后也很灵验,有求必应。于是每年在农历六月六日,百姓上金仙寨焚香祈福的很多,特别在大旱年的这一天,上金仙寨求雨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