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找不着
王找不着(1895-1967),出生于芦家峪村的一个佃农家里,八岁时给有钱的人家放羊。他的放羊师傅有一手接骨对臼、按摩的医道。王找不着憨厚内向,不多言语,但手脚勤快,尊师好学,认真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软组织损伤按摩治疗法"。
1955年秋,县兽医院的一个青年兽医因打乒乓球扭伤了腰,请医生治疗,从县、地医院到省城一些大医院的内外科和骨科,通过电疗、药物、针灸以及日光浴等各种方法医治,历时两年多,病不见轻,倒带累得一条腿萎缩,行动艰难。后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决定给他作切除手术,但手术效果很难保证。这个年青兽医不堪长期病患之苦,甘愿冒险一试。只是当时医院床位紧张,不能及时住院动手术。这里王找不着见这个青年兽医行动不便,问明缘由后,笑道:"这点小病,还上什么北京太原!你脱下衣服,让我瞧瞧。"说着他就挽袖伸手给他擒拿起来。过了十几分钟,王找不着直起身子舒口气,说:"这有笤帚,你到院里试试能不能扫地。"这个兽医拿起笤帚左扫右扫,腰腿弯曲扭动不太疼痛了,一直是按摩几次就痊愈了。专家教授无把握治愈的病,被一个放羊老汉治好了!这事引起了省城医学界的注意。山西省领导责成山医二院派人以省政府名义到高平登门拜访,并邀请王找不着到太原做推拿示范。
山医二院组成了以骨科主任为首的学术鉴定组织,为王找不着准备了26名久治不愈的软组织伤病患者,其中最严重的是太原税务局的一个干部,已病卧两年多,进出医院都是用担架抬。示范治疗,省城医学界的专家教授云集一堂,第一位接受治疗的就是那位税务局干部,王找不着为他按摩一阵之后,说:"明天可以坐车来,不用抬了。"第二天那税务干部就能坐三轮车就诊了;第二天按摩后,王找不着问他:"会骑车吗?明天骑车来吧!"第三天那税务干部果然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来了......王找不着在太原20多天,把那26个患者全部治好了。为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王找不着,撰写了他的事迹,发表在《山西日报》上。山医二院对王找不着的医术作了综合考察,认为王找不着的按摩方法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聘请王找不着留院开科治病,给王找不着以教授的待遇。但王找不着不愿离开家乡去过都市生活,虽再三相劝,终是故土难舍,又回到了高平芦家峪村。其后他曾几次被请到太原为副省长、厅长、大学党委书记等人治病。
1961年冬,高平县人民医院聘请王找不着为骨科医师,给予他本院最高工资和生活待遇,还给他配备了助手。自新华社发表王找不着的消息后,全国各地好些患者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上海某厂专家患软组织损伤病多年,苦不堪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王找不着,短期内即被治好,那人慷慨谢酬金3000元,王找不着不肯收;又送700多元钱的进口手表一只,王仍不收受,最后只好送给医院一面大锦旗,以示感谢。辽阳的一位女患者,患病多年,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大医院几乎跑了个遍,没想到来到高平县治好了。从1962年到1967年,王找不着治愈的外省、市患者不下200人,本省、县的患者数以千计。1963年以后,王找不着当选为高平县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
1967年,王找不着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当年9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