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

盲人运动员出生日期: 1988年2月11日
性别: 女
出生地: 北京 (中国)
居住地: 北京 (中国)
运动项目: 游泳
参加比赛: 女子100米自由泳 - S11 | 女子50米自由泳 - S11
谢青,自小视力低下,从2000年开始练习游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代表北京市和国家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以及世界残疾人青年锦标赛中获得金牌,为首都增光,为祖国添彩。2006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九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在女子100米蛙泳s11级、10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在女子100米自由泳S11级决赛中,以1分08秒96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谢青是盲人S11级游泳运动员。身材瘦弱的谢青看起来很自信,左脚拉伤让她走路显得有些不便,她是个很开朗乐观的女孩,由于先天遗传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已完全丧失。
她自9岁在盲校的活动中接触到水,开始对这从来没有用自己眼睛看到过的神奇物体产生了感情。年幼的她就这样执著地追求了11年,从业余爱好者成为北京队的队员;作为职业选手又夺得全运会冠军和创造世界纪录。
“在训练中她很刻苦,有良好的水感。”教练员赵玲玲评价谢青说,“在训练中很配合和信任教练,盲人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最主要的是运动员对教练的信任,只有信任才会听从教练的指导,才会有进步。”
最艰难的一段就是2005年8月到10月,由S12级半盲变成S11级全盲期间的训练。那时的谢青已看不到水线和标记的模糊影子,训练中不停的撞到水线和池璧,连到终点撞线都要教练提示,破旧的训练馆设备并没有现在训练管理中心那么完善,很容易撞伤和划伤,甚至泳帽都不知划破多少,没办法就穿着衣服避免划伤坚持训练。她毅然以坚定的步伐走在这条路上。
自幼父母离异,奶奶把她带大。奶奶从远在郊区家里赶到盲校接她去训练再把她送回学校,再回到郊区家里,就这样奶奶为她每周奔波在市区与郊区的路上,而今奶奶也因病离她而去。
在管理中心的训练期间谢青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里有国际标准的场馆,没有路途的奔波,有专门的健身和娱乐设施,训练也有合理化的安排,感觉很轻松,心情也很愉悦。教练员对他们的训练有明细化的方案,针对不同队员施以不同的训练方案,教练员赵玲玲说:“国家交给我们任务,我们就要为国家队的队员负责。”平日里她会用各种训练方式来调节运动员枯燥的训练生活,在心理上给他们调适和鼓励,让他们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因为他们只有调适好心态才能自信地去面对人生,面对挑战。
这是一个大家庭,他们彼此互帮互助,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自卑,没有障碍,在生活里更多是积极进取的训练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我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成绩进步很快,大家之间的相处很和谐,这里的生活像一个幸福的家。”谢青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央视制片人

1、基本情况:
谢青,男,1962年北京出生。中学毕业于北京日坛中学,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85年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94年至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职攻读研究生,获新闻业务硕士学位。
2、从业经历:
1985——1994年 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从事编导工作。
1994——1997年 调入社教中心《半边天》栏目,担任制片人。
1997——1999年 调入广告经济中心,在《商务电视》栏目担任制片人。
1999——2006年 广告经济中心频道特别节目组,继续从事制片人工作。
2006——至今 青少中心特别节目组。
3、主要作品
1994年参与创建《半边天》栏目;
1987年导演的《全国辅导员技能大赛》获首届政府奖竞赛类金奖;
1988年导演的《志在太空》(大陆港澳台青年学生航天知识比赛)获金童奖一等奖;
1993年参与导演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2000年 创建《艺术品投资》栏目;
2003年导演的《WTO知识竞赛》(纪念入世一周年)在当年所有竞赛类节目中,取得收视前十名的成绩;
2003年---2006年 参与导演四届《CCTV模特大赛》;
2005年导演《上海车展》系列节目。
传染病学专家

1963年12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传染病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05-2002.04年在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内科系进行肝脏病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10-2003.02以访问科学家再次赴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内科系肝脏病实验室从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研究。
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上海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慢性肝炎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临床质量控制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非典”防治临床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等多家杂志编委。
多年来主要从事传染病学专业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着重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卫生部“七五”、“八五”重型肝炎攻关课题,对重型肝炎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建立了鸭肝炎动物模型,并进行病毒性肝炎药物的筛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上海市高校青年基金一项、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计划、上海市白玉兰人才基金计划、上海市科委、上海二医大中青年学术骨干计划等多项课题。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方面,研究了肝细胞凋亡在急性肝坏死发生机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肝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研究了钙离子信号与内质网、线粒体在调控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主从关系,并阐述了内质网应激作为肝细胞凋亡的新途径在一些肝脏疾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索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提出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核酶、小分子干扰RNA等。
已连续五年参加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其学术文章“Effect of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ed caspass-12 activation ”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美国《HEPATOLOGY》2002.36卷.第三期592-601上(SCI收录9.8分),并于2001年被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第52届年会大会主席评选为优秀壁报。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熊脱氧胆酸在抗肝细胞凋亡中存在一个新的作用模式,在国际肝病界得到高度评价,2002年11月,著名肝病专家Neil Kaplowitz教授将本研究作为肝脏病学最精彩内容之一引用在《HEPATOLOGY》36卷第五期的“HepatologyHighlight”栏目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的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先后在《HEPATOLOGY》、《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CANCER LETTER》、《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肝脏》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重型肝炎》、《器官移植》、《分子生物学和疾病》等专著共6部,副主编国家级继续教育用书《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
诗人谢青,本名谢天乐,江西省南城县人。1926年出生。

1949年去台湾,私立淡江大学毕业。曾任职台北《中国时报》编辑多年。
1965年赴罗马求学。1966年转赴美国,在纽约大学读书,并转入土木工程公司工作。
谢青无烟酒赌牌嗜好,独爱文学及写作。著作有诗集《春天的港》《与星共舞》《独对苍茫》,散文集《哑女》《带着故乡走》《黑色的笑》《第九号房间》。
主编诗选:1.与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合作,和洛夫、白灵三人合编《两岸三地小诗选》,预定今年出版。2.和北京某出版社合作,和白灵两人合编《当代小诗选》(两岸三地诗人合著),预定2008年出版。
谢青现任纽约中美诗人作家协会会长,并主编《无根草》新诗月刊。
国画家

1971年出生,籍贯广东。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先后参加广岛世界大学生美术交流展、中日友好佛教美术交流展、首届中俄妇女文化周艺术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美协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北京市美术作品展、青年水墨画展、首届新人新作展、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建校45周年教师作品展、世界潮人美术家作品邀请展等,并曾获叶浅予奖学金、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铜奖,曾举办个展和“四重奏画展”、“境象”七人联展,两次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著有《中国画技法教程》、《走向美院丛书》、《丹麦设计》(合译)、《花鸟创作50例》、《怎样画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