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也作月圆杀鞑。
元朝末年,汉人不堪蒙古人(鞑子)的残暴统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有些版本作“月圆杀鞑”的字条藏在月饼里分发给其他人,纷纷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
故事起源和传播此事之时、地未见于各史册记载,仅止于传说故事。故事的雏形见于清朝光绪年间首次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烬余录》,该故事是描绘蒙古兵进入苏州吴县后对当地的残虐。后来有人摘采《元史》及蒙古族相传元朝虐政的记载加以改编,再把刘伯温当作策划月饼传讯的主谋,合成完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奇故事。
此故事结合刘伯温《烧饼歌》谶言预测满清灭亡的传说,以蒙古影射满清,配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民族革命的宣传,于清末至民国的反清排满浪潮中迅速传播。变为家传户诵的中秋民间传说,直至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