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链霉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学名:金色链霉菌

拉丁学名:Streptomyces aureus (Waksman etCurtis, 1916)

形态特征:孢子丝紧密螺旋形,有的菌株柔曲、松敞螺旋形。孢子球形、卵圆形,表面光滑。

性状特征:

蔗糖硝酸盐琼脂:气丝薄,粉状,鼠灰色变为灰褐色。基丝薄,无色变为暗褐色。无可溶色素。

葡糖天冬素琼脂:气丝浅褐灰色。基丝鲜橙色。边缘无色透明。

淀粉琼脂:气丝浅橙黄色。基丝薄,透明。

甘油苹果酸钙琼脂:气丝浅褐色。基丝乳脂色,表面几乎黑色。无可溶色素。

营养琼脂:无气丝。基丝灰色。可溶色素深褐色。

马铃薯块:气丝白色至烬灰色。基丝好,皱,褐色变黑色。可溶色素黑色。

明胶液化,先快后慢,褐色素。牛奶胨化和凝固有限。淀粉水解良好。硝酸盐还原。产生类黑色素。生长适温25℃。

产生抗真菌的多烯抗生素。某些株产生藤黄霉素(1uteomycin),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枝杆菌、真菌、肿瘤,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弱。有的菌株产生抗霉菌素。[1]

金色链霉菌是链霉菌的一种,因其表现色为金黄色的其名,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