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
祭城此处“祭”读作“zhà”,不读“ji”祭城,地名,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原为祭城镇,现为祭城办事处。“祭”城作为地名专属名称是,读作“zhà”,外地人常误读为“ji”,被当地人善意哂笑。
报纸报道据东方今报报道,“东郊有个祭(zha)城镇,我在词典里怎么查也查不到。明明是祭祀的祭(ji),为啥要念zha?又不是多音字。我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记者帮我解决一下。”王女士打来电话,想问问这个字的读音。
王女士家在西郊,50岁了,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退休在家开了个小店,喜欢研究文字,偶然翻起字典,竟然发现“祭”字在各种字典里都只有一个音——ji。王女士想不明白:“如果说老鸦陈是咱们郑州人把音念转了,那祭城既然字都写成这样了,音也得对着啊,至少应该按现代汉语词典给规范一下啊。我翻了好几本都没有。”
“如果一个外地人到咱们祭城了,问路呢,人家读祭(ji)城,咱只认祭(zha)城,要问咱们为啥叫这名,咱郑州人可咋给人家说啊?”老郑州人王女士很看中郑州人的形象。
记者翻阅04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现祭字确实只有一个音——ji,网上搜索,www.cctv.com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提到“祭(zhai)公谋父,穆王卿士。祭(zhai)国姓祭(zhai),祭(ji)奠祭(ji)祀”。祭似乎是一个多音字。
“我就是想弄明白祭字到底该读什么,为什么这么叫?”王女士希望大家能帮她解惑。
地名渊源历史上祭城叫祭国
祭(zha),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
周昭王的时候,祭国国君曾随昭王南征,回师途中,因沉船和昭王一起淹死于汉水。到了周穆王的时候,祭国出了个重要的人物,叫祭公谋父。祭公谋父是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祭公谋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为周穆王兴国,但周穆王采纳祭公谋父的意见时,常常只用一半。
周穆王初期,祭公谋父献治国之道。他以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朝为榜样,指出:治国靠的是德政,而不是暴政。不能轻易使用暴力,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宠爱亲戚疏远贤臣,要用中庸的方法治理国家。这种理论在那个年代提出是相当了不起的,但周穆王只是敷衍了事地采纳了些许。
有一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进一步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向来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直接的后果是周王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竟然被犬戎反过来打败,后不得不迁都洛阳。
到了东周初年,国力渐渐强大的郑庄公开始成为这一带的霸主,并开始开疆拓土,创建霸业。而此时,没有了周朝庇护的祭国,也渐渐衰败下来。一直把祭国视为嘴边肥肉的郑庄公,马上出兵祭国,不堪一击的祭国难挡郑庄公的威武之师,从历史上消失了。
据文献记载,祭国的地域就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郊与中牟县一带,今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至今,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城址内外,还出土过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
祭(zhà)城的由来周代在历史上分为两段,一是西周,一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最盛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许多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仅在郑州附近,就建立了近二十个邦国。这些邦国建立之初,确实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但到了东周时期,却导致了诸侯的争霸和兼并,处在争霸中心位置的是郑国和韩国。
郑州地区的古国
周代黄河中下游的邦国主要集中在今天的灵宝、陕县、三门峡、渑池、新安、济源、孟津、洛阳、孟州、巩义、温县、荥阳、武陟、郑州、原阳、中牟、封丘、开封、兰考、长垣、淮阳、范县、台前等市县。其中,以郑州为中心,一百公里方圆内分布的最多。见于史书记载的,主要有:邳、羲、曼、虎方、索、京、来、冯、东虢、胥、雀、弊、隞、祭、管等。
邳在今天荥阳市汜水镇一带,先是被商人所灭,周初分封时又被分封在今天山东沂水县一带,国名仍叫邳。羲,又作“戏”,位于今天的登封、巩义、荥阳交界的浮戏山一带,这一古国在西周初年仍存在。虎方古国经常出现在甲骨文中,它位于今天的荥阳虎牢关一带,由于长期被商人侵伐,商代末年迁到了今天的淮北。京和索都位于今天的荥阳和郑州交界处,两国唇齿相依,在周武王灭商时同时被灭。来国位于今天郑州市西北的古荥镇,商代末年灭亡。冯国是周初分封的一个姬姓国,位于今天荥阳市广武乡,现在广武乡冯沟村古城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冯国故城。东虢也是周初分封的一个姬姓国,在今天的荥阳市区到古荥一代,在周初的封国中,东虢是比较大的一个,所以在史书上,有不少关于东虢的记录。胥、雀、隞是位于今郑州市西北郊区的三个小国,弊则是位于今郑州市东南郊区的一个小国。祭(郑州方言发音为zha)国处在今郑州和中牟之间,商代时与商王朝关系良好,周武王灭商时也被灭掉。今天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祭城村就是当年祭国都城的所在地。管国是周初的重要封国,它的国都就在今天郑州市的管城。郐国也
是一个古老国家,位于今天的新密、新郑、郑州一带,密国在今天新密市东南,都是当时重要的封国。
管国与管城
管是商代后期出现的一个地名,它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郑州市内。武王伐纣胜利后把弟弟姬鲜分封在这里,建立了管国,所以姬鲜在史书上被称为管叔。
武王把姬鲜分封在管是为了监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周武王灭商后,为了让殷人不绝后祀,殷商的百姓仍由武庚管理,但武王不放心,所以派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监督武庚,他们三人,在历史上被称为“三监”。于是,管国城也就成了周人在东方监管殷遗民的最大的政治、军事中心。然而,武王在位不到四年就去世了,继位的成王年纪很小,政事全由周公旦操劳。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有称王的野心,于是就勾结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无奈,率兵东征。三年后,叛乱被平息,管叔被处死,管国也被一分为二,西南部疆土划归郐国,东北地域则为祭国所有。
管国被分治后,管的地名却被保存下来。自汉代到魏晋归中牟县管辖,隋代被单独置县,称作管城县,属管州,不久管州改称郑州,管城也就成了郑州的一部分。
1955年和1972年,文物考古部门对管城进行了两次发掘,基本弄清了古代管城的大致面貌。古代管城略呈南北长方形,其范围,从白家庄沿城东路西侧向南,由白家庄西侧向西穿过紫荆山,沿金水大道南侧至杜岭街北端折而向南。城垣周长近7公里。在遗址区内,发现了大型房屋基址、文化堆积层、灰坑和灰沟等遗迹,出
土了大批陶器、板瓦、筒瓦等。 管国历史虽然短暂,但对中原文化却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地名发展历史来看,郑州自西周以来,长期以管城命名,直到今天还有“管城区”这一建制,这同管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千里迁来的密国
在今天新密市区东南17.5公里的大隗镇,是历史上密国的国都。但密国建都在这里,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密国原本在今甘肃省灵台县,是西周初年商代密须国故地上分封的姬姓国家。根据史书记载,周文王三年,密须国的国民仰慕周文王的圣德,把国君绑了起来献给文王,周文王于是在密须国故地建立起密国。到了周恭王的时候,恭王到密国游玩,喜欢上密国的三个美女,但密康公不愿意献出这三个美女,周恭王怀恨在心,
当年秋天,发兵攻打密国,密康公仓猝应战,半夜里城被攻破,密康公骑牛突围,拂晓也没有逃出去。由于金秋季节,洪水泛滥,牛被拦在城东1公里之处的河湾里,康公被擒,三个女子在战乱中逃走。今天灵台县仍有“三女川”,“澜牛湾”等地名,记录着密国的这段历史。
甘肃密国被灭以后,周恭王把当地的民众迁到了今天河南省的新密市境内,让他们仍旧使用密国的国号。由于密国原本在甘肃,现在迁到了豫西,所以称新密,这就是新密的来历。
密国在春秋时期被郑国所灭,版图也划归郑国。密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又叫新城,或新密,西汉时设置密县,县治在今天的古密城,隋代的时候迁在今天的密县老城,考古发掘大隗镇古密城,位于双洎(ji)河北岸,城址平面近似正方形,边长100米。现存南城墙60米,高4米,俗称擂鼓台。 .
祭公谋父与祭国
祭(zha),最早为商王朝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西周初年,成王把周公的儿子分封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姬姓小国。
周昭王的时候,祭国国君曾随昭王南征,回师途中,因沉船和昭王一起淹死于汉水。到了周穆王的时候,祭国出了个重要的人物,叫祭公谋父。他是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祭公谋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周穆王曾向祭公谋父请教治国之道,祭公谋父以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朝为榜样,指出:治国靠的是德政,而不是暴政。不能轻易使用暴力,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宠爱亲戚疏远贤臣,要用中庸的方法治理国家。这种理论在那个年代提出是相当了不起的。有一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进一步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向来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周王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竟然被犬戎打败,不得不迁都洛阳。
东周初年,郑庄公开疆拓土,创建霸业,也把祭国看成自己的绊脚石,很快动用武力消灭了祭国,这样祭国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祭国的地域,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郊与中牟县一带。据文献记载,今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至今,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城址内外,有西周、春秋时期的扁、罐、豆等陶器残片出土。
贪财失国的郐国
郐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郐,又写作会、桧等,它的基本地域在嵩山以东、荥阳市以南的双洎河中上游。大约在夏代的时候就正式立国,到了周初,又接受重新分封,于是成了东方为数不多的大国。但在西周末年,郐君变得十分贪财好利,骄横腐败,成了一个只知吃喝打扮、盘剥民众,无所作为的昏君。《诗经·桧(郐)风·羔裘》这样写道:
穿着羊皮大衣去兜风,换上狐皮大衣上朝廷,
难道我们不期望,你能劳心为苍生?
穿着羊皮大衣四处逛,更换狐皮大衣上朝堂,
难道我们对你没期望,你的行为让人好忧伤。
就在这时,身为周王室重臣的郑桓公打起了郐国的主意。郑桓公原来被分封在今天陕西凤翔南,一个当时叫棫(yu)林的地方,他的封国叫郑。他看到周王室日益衰败,对西边少数民族的入侵无能为力,就想为自己的妻室儿女找一条出路。于是选择了郐国寄放他的财产和妻子儿女,并用官爵、财物大肆贿赂郐国君臣。郐国国君贪图财物,对郑桓公一点防备都没有。公元前770年,犬戎攻打周王室,郑桓公以身殉职,他的儿子郑武公即位。这时,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阳,郑武公就以护驾的名义带领大军一同东迁。等到把王室的事情安顿好,郑武公顺便就把郐国灭了。
郐国故城位于今新密市密县老城东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角寨村。郐国故城现今只有少部分被破坏,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经过一年多的考古钻探,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周代祭伯城,最近在郑州市的郑东新区被发现。专家认为,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将为研究周代历史等提供新的重要资料。
中新社8日报道,据介绍,两年前,他们在文物调查钻探的过程中,于祭城村下发现了这一古城。经过一年多的考古钻探,现已探出城圈、护城河、夯土基址等文物遗迹,初步探明该遗址范围达50万平方米。
有关专家根据现在的祭城镇地名、地理位置及取得的钻探资料分析,这里就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古祭伯城。
在郑国进入中原地区前,在郑州市东北郊与中牟县一带还有一个祭国。这个祭国最早是商王朝的一个邦国,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到西周初年时,周成王把周公旦的儿子分封到这里,仍称为祭国。据文献记载,今郑州市祭城镇祭城村就是祭国的都城,直到现在,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城墙。
祭、蔡音同相通,商甲骨文有祭,为商代与国,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北部祭城村。武王灭商后封其弟蔡叔于此。平三监之乱后,成王改封此地给周公第五子祭伯。周昭王南征荆楚,祭公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公与昭王溺水而亡。祭公之子祭公谋父是穆王时的名臣,他曾谏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为王臣,他虽然反对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游。祭国约在春秋初年,郑国东迁时被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