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2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Cl2,氯气。通常呈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液态时为金黄色

结构

①原子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②分子结构: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2

③离子结构: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因而很稳定

职业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1 mg/m^3; 美国ACGIH TLV-STEL 2.9 mg/m3 (1 ppm); TLV-TWA 1.5 mg/m3 (0.5 ppm)

中国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4866-1996。

危规:GB2.3类23002(液化的)。原铁规:剧毒气体,31001。UN NO.1017。IMDG CODE 2028页,2类。副危险6.1 。

NaHS+Cl2=NaCl+HCl+S

Cl2可以使物质褪色,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会把有色的有机物氧化成无色物质,使之褪色。

几乎所有的金属(包括Au、Pt)都可以直接和Cl2化合。

Cl2氧化性很强,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把浓盐酸氧化为Cl2。

CL2检验: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由白色变蓝色。

Cl2中毒机理:吸入Cl2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 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

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人体对氯的嗅阈为0.06mg/m^3; 90mg/m^3,可致剧咳; 120~180mg/m^3, 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300mg/m^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 3000mg/m^3时,危及生命; 高达30000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

4(与金属的反应):Cl2不仅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也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后的金属反应。

5 与水反应:生成HCI与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能力,工业上可用来制作漂白剂。

工业上制法: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实验室制法: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16HCl(浓)+2KMnO4===5Cl2↑+2KCl+2MnCl2

2HCl(浓)+NaClO===Cl2↑+H2O+NaCl

化学意义:

Cl2

宏观: 1.代表什么物质:氯气

微观 2.代表什么分子:氯气分子

3.1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1个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