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金沟村
金沟村地理位置

山东省胶南市宝山镇金沟村概况

金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2公里处,地处丘陵,有居民146户,478口人,耕地面积1146亩,山林800亩。

名称溯源

据传,明初宋集、宋烟兄弟由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庵北沟中,故名后庵子沟,解放后称后沟村,1980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更名为金沟村。

经济概况

该村以农业为主,人均土地近3亩,土地资源丰富。近几年,该村瞄准了市场的走向,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结构大力调整,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村人均年纯收入4080元。

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进村路及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整修。本村多年没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该村全面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对独生子女户由集体统一缴纳备用保险金,同时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获得荣誉

该村多次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经济建设先进村”等

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乡金沟村金沟村 又名“老沟”、“胭脂沟”。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县漠河乡境中部,老沟河畔,距乡政府驻地32公里。“金沟”,因老沟河流域盛产黄金,似整个沟系皆为黄金所覆盖,故名。是清代黑龙江著名的产金地。金脉极富,开发较早。1882年(清光绪八年),鄂伦春人在漠河老沟元宝山附近发现金苗。消息传开,俄国人越界盗采。清政府与沙俄政府交涉无效,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初派兵将沙俄金匪驱逐出境。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清廷决定开办漠河金矿,任命吉林候补道员李金镛为总办到漠河督办金矿。李金镛取道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沿着鄂伦春人狩猎的小道(有人说,沿着清初墨尔根至雅克萨的古驿道),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调查访问,往返5个月,于当年9月将调查情况报告清廷后,由清廷募集办矿资金白银13万两,调遣精兵500名和部分充军发配的罪犯,由李金镛带领于1888年11月(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到达漠河。翌年正式开采,当年即开采黄金18961两。相传慈禧太后收到老沟贡来的黄金,“龙颜大阅”,遂封老沟为“胭脂沟”。金矿总办李金镛为了开发边疆和保卫边疆,积劳成疾,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病逝于漠河。清廷因李金镛在漠河办矿及中俄交涉中立下的功勋,决定在其原籍无锡建祠堂。采金工人为了纪念他,在老沟二道盘查建立了“李知

府祠堂”。据资料记载,采金量不断增加,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获金3万两,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获金5万两。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俄乱”,老沟金矿遭到沙俄军队的抢掠,受到了极大破坏,日趋衰落。东北沦陷后,老沟金矿又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采。1975年建立了金沟林场,经营林业。由于黄金产量下降,到1990年国家基本停采,转向个体开采,林场工人也有的买条小采金船,转向采金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