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书
李明书(1856~1893),又名李高登,农民起义军首领,坊子区穆村镇袁刘李村人,出生在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兄弟四人,排行老三。自幼未进过校门,曾学过京戏,从事过打铁业,练就了一身好武功。他性情豪爽,受《水浒》等小说中“绿林好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精神的影响,想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打铁业破产后,他想去东北黑河金矿做工,当行至中俄边界时,见一俄哨兵打盹,乘其不备,将其打死,得一支手枪。 他带枪回乡,加入了梁单公、孟小仁、辛小郎、孟继浩、朱小五等人组成的武装队伍,神出鬼没地活动在太公堂和潍河西岸。他武艺高超,被众人推举为首领,以太公堂为根据地,扯起“仁义”大旗,聚众起义,自称“仁义大王”。又叫“摩天岭大王”。以穆村兴国院为常驻地,在昌邑、安丘、平度、沙河及潍县等地,公开进行募捐活动,募捐的主要对象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当地乡绅惧怕他,都给他送钱送物。当时流传着“大王住大庙,一日两千吊(钱)”之说,每逢集日,他就把募捐得来的钱物分给穷苦百姓,留下部分购买军械,招兵买马。李大王仗义济贫,很快名扬四乡。
他治军严明,一次,他的部下拿了火烧铺的几个火烧没给钱,卖主找到门上,他狠狠惩罚了部属,并加倍付了钱。义军纪律严明,队伍越扩充越大,战斗力越来越强,到1883年春,已扩展到300余人。并在太公堂山上建起了寨棚,购置了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等,天天操练,威震四方。
义军日益壮大,引起当地豪绅的恐慌。他们不断上书官府,清政府曾多次派兵进剿,潍县知县凌增绂也率大队进剿,结果被义军打得狼狈不堪,“知县败走腊杈市,李高登大战太公堂”的故事,在穆村一带成为美谈。此后,潍县县署再不敢到东乡逼款,地主也不敢向农民讨要租债。
为了镇压义军,地主,官宦组成民团日夜操练,并勾结大官僚联名上书,恳求朝廷派兵镇压。朝廷派总兵李福云率兵来潍,并撤换了潍县知县凌增绂,令杨耀林接任知县,对义军进行血腥镇压。
李福云曾几次派兵攻打义军,都以失败告终。1892年夏,他亲率数千人驻扎南流、眉村一带,义军分成若干小股,以青纱帐作掩护,不断向清军攻击,并不断入城袭扰。后来,清政府又加派重兵,令安丘、昌邑一带官兵联合围剿,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部分首领先后遇难。李明书只身逃往沂水县,在山中搭起茅屋,以耕为业,伺机东山再起。 义军失败后,清政府下令悬赏捉拿李明书,四面八方贴出告示。后因有人告密,他被捕入狱,不久于潍城西炮台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