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龙
一、企业管理顾问培训师性别:男
企业教练-吴老师国籍:中国
籍贯:山东
供职机构:基业长青教育集团
简介:吴兴龙,企业管理顾问、培训师。
国际注册企业教练
美国AACTP认证讲师
企业赢利执行模式 主训师
打造超强凝聚力团队主训师
企业战略成长之路 咨询顾问
基业长青教育集团 董事
培训过的企业:中国移动 诺基亚手机 中国网通 鸿嘉集团 莱钢集团
上海通用 华辰生物 超跃集团 浩信集团 华山集团
博汇集团 矿机集团 安日达工贸 海利集团 鲁阳股份等
授课风格:能有效结合多种训练方式着重于实战,能把案例与实战巧妙融合睿智、幽默、寓教于理、深入浅出思想深刻,内容活泼,启发性强。从事企业管理培训近十年的时间,讲课生动幽默。受到了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干部的一致好评!
吴老师培训现场《打造超强凝聚力团队》内容概要
第一讲 待人处事的五种境界
第二讲 团队凝聚力的基础分析
第三讲 剖析团队的五个成长阶段
第四讲 团队成员的四种思维模式
第五讲 凝聚力团队应该具备的性格比例
第六讲 团队实践
二、理学博士。
吴兴龙, 男,1964年生现为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物理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
个人简历:1995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在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物理系工作。曾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次赴香港、加拿大、意大利等地学习和访问。
研究方向和内容:长期从事化合物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及其掺杂铌酸锂和钽酸锂晶体的微结构、声子特性和发光机理的研究。强调理论和实验结合,在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主要领域¾多孔硅及其锗、硅、C60等复合材料、ZnO纳米颗粒薄膜、铒掺杂硅纳米结构、硅基纳米SiC薄膜、锗硅碳注入二氧化硅薄膜、多孔氧化铝薄膜及镶嵌半导体纳米结构、掺钕钽酸锂、质子交换铌酸锂和钽酸锂晶体以及硅基铌酸锂和钽酸锂薄膜等的制备、微结构和发光特性的表征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承担的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次列为优秀项目,并列为我国在硅基发光材料与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和重要进展之一。
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160篇。在国际物理学四大杂志《Phys. Rev. Lett.》、《Appl. Phys. Lett.》、《Phys. Rev. B》、《J. Appl. Phys.》和影响因子大于3.0的杂志上发表论文91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hys. Rev. Lett.》上发表论文三篇,在国际应用物理杂志《Appl. Phys. Lett.》上发表论文45篇,论文被同行在国际杂志上他引近1000余篇次,单篇他人引用最高187篇次。基于在碳化硅纳米材料研究上的重要贡献,被国际著名的综述性杂志《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影响因子10.229)邀请撰写综述性文章“Low Dimensional SiC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Luminescenc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v.51, p.983, 2006);作为顾问编辑,应邀为《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杂志合作撰写纳米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评述文章“SIA spotlight on Asia” (v.39, p.715 (2007);应邀为美国科学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合作撰写《Alumina-based and embedded nanostructures》一章。
承担的科研项目: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重点和面上项目共18项,2001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获奖:基于在硅基纳米半导体材料与物理研究上的成果,199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98’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同年获第六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代表性工作:
1. X. L. Wu, Y. F. Mei, G. G. Siu, M. J. Stokes, C. L. Fu, and X. M. Bao, Spherical growth and surface quasifree vibrations of Si nanocrystallites in Er-doped Si nanostructures,Phys. Rev. Lett.86, 3000 (2001).
2. X. L. Wu, S. J. Xiong, G. G. Siu, G. S. Huang, Y. F. Mei, Z. Y. Zhang, S. S. Deng, and C. Tan, Optical emission from excess Si defect centers in Si nanostructures,Phys. Rev. Lett.91, 157402 (2003).
3. X. L. Wu, J. Y. Fan, T. Qiu, G. G. Siu, and Paul K. Chu,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in 3C-SiC nanocrystallites,Phys. Rev. Lett.94, 026102 (2005).
4. J. Y. Fan, X. L. Wu, and Paul K. Chu, Low Dimensional SiC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Luminescenc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51, 983 (2006). (review paper)
5. H. T. Chen, S. J. Xiong, X. L. Wu, J. Zhu, J. C. Shen, and Paul K. Chu, Tin oxide nanoribbons with vacancy structures in luminescence-sensitive oxygen sensing,Nano Lett.9, 1926 (2009).
6. Z. Liu, X. D. Wen, X. L. Wu, Y. J. Gao, H. T. Chen, J. Zhu, and P. K. Chu, Intrinsic Dipole-Field-Driven Mesoscale Crystallization of Core-Shell ZnO Mesocrystal Microspheres,J. Am. Chem. So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