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火车站
车站简介 上海南火车站,简称上海南站,旧称上海站,位于上海黄浦区南车站路。南临车站前路,北朝瞿溪路,东跨南车站路,西贴新肇周路。
车站概况铁路上海南站位于徐汇区西南部,南站主站屋和车站南北广场占地60公顷,东起柳州路,西至老沪闵路,北靠沪闵路,南抵石龙路。南站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47米,圆顶直径200多米,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意寓"车轮滚滚,与时俱进"。主站屋为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大致分为三层:中层与地面同高,为站台层,设有13条铁轨和6个上下客站台,另有通道与南北广场相连,还设有贵宾候车室、车站公安派出所等;上层为出发层,设有周长为800米的高架环形出发平台、可同时容纳一万余人候车的大空间候车区、检票通道等;下层为到达层,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换乘大厅、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即将建设的轻轨L1线、部分长途客运和旅游专线等,在站内实现零换乘。南站南北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广场地下设计二层商铺、道路和仃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
铁路上海南站是上海中心城市的南大门,也是联系长江、珠江三角洲及我国南方其他城市包括港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南站及周边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利条件和投资优势,必将成为与徐家汇城市副中心功能互补的又一区域经济中心。
南站周边地区规划开发总面积为2.77平方公里,目前规划控制范围,北起沪闵路、龙华港,南至石龙路、罗城路、老沪闵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南路为界。南站地区的规划起点是"世界一流,城区精品"。它的城区景观设计要和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繁荣繁华相适应,与徐家汇城市副中心、龙华旅游城、光大会展中心、滨江开发地区共同构成联动发展的对外开放区域,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一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性交流平台。南站地区的功能定位是,将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以建设信息媒体城作为南站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引擎,大力发展商务、旅游、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高档房地产业。同时要在南站地区引入水和绿,塑造城市文化氛围,新建建筑物立面和天际线要体现城区现代化个性与风格,提升南站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人文品质。
其它相关南站地区的社会综合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南站地区的社区管理主体和政府其它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南站开发的早期规划和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充分听取社会综合管理部门的意见,对用于社区服务和管理的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上要留有充分的空间,要体现以民为本、管理为主的原则,要切实提高南站地区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南站地区的开发建设要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高度体现公共政府调控、监管土地开发利用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使南站地区综合管理优势在体制、机制、法制上充分体现。
发展历史1906年沪杭甬铁路开工,起点选在上海老城厢南面商业繁华的地方。1908年3月20日,上海南站正式办理客运,开行上海南站至松江的客车,1908年11月,沪杭甬铁路上海至枫泾段竣工。
由于两个车站分别位于城市南北两侧,有所不便,于是在1916年,在城市西侧修建了沪杭甬铁路与沪宁铁路的连接线(沪新铁路),上海北站成为铁路沪宁、沪杭甬两路总站,而上海南站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货运量最大的火车站。
沪新铁路竣工后旅客可以任意从上海北站或上海南站上车至杭州。上海南站开出的客车在新龙华站与北站开出的客车衔接,然后开往杭州方向;杭州方向到上海的旅客,在北站下车的乘坐前段列车,在南站下车的乘坐后段列车,到新龙华后分成两列,分别开抵北站和南站两个终点站。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上海南站被日军炸毁。之后,日军将上海南站至日晖港之间被炸断的长约1.5公里的铁路拆除。上海南站的货运业务迁到日晖港站,旅客运输由上海北站承担。从此,上海南站及站前一段铁路不复存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