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秀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申秀梅

大师申秀梅越调表演艺术家,是申凤梅大师的妹妹。在电影《智收姜维》中扮演姜母。据说她爱吃糖。比姐姐更早离开人世。据说一生也是很抑郁的,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生活上,始终不得志。

生平回忆录

申秀梅

很小的时候,我就见过二梅。二梅叫申秀梅,与申凤梅是同胞姊妹,众人都亲切地喊她们大梅和二梅。那时候申凤梅已经高升,去了地区。项城越调剧团里就剩二梅和金凤楼扛大梁。当时是 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剧团实行自负盈亏,所以职业文艺团体纷纷下乡演出。我们镇上有个剧院,剧团来了一个又一个,几乎每晚都有戏可听。那时候已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剧团下乡除去演出之外,还有个“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任务,大多是夜间演出,白天到大田帮社员干农活。项城距我家只有’ 公里,所以项城越调剧团常来镇上,这就有了我与二梅接触的机会。当时我刚上初中一年级,暑假期间,已可以去队上混工分了。那些年天常旱,一上工就是推水车抗旱。剧团的人不会农活儿,队长就让他们推水车。水车这种玩意儿眼下已成了文物, 当年可是农民离不开的抗旱工具。它是由车身、提水篮、水筒子、水簸箕、水车头、铁链子组成,水车头上横一根长木棍,人们抓住木棍像推磨一样转圈儿。推水车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有力气就行。一般需要八

至十人才能推得动, 我当时还是少年,就被分到水车组,和剧团的演员们一起推水车。那时候二梅才三十几岁,个儿不是太高,说话很和气,完全没有名伶的架子。她不抽烟,只好吃糖,不一会儿吃一块,说是保护嗓子。有一天她与我挨着,掏糖的时候还给了我一块。那年月糖金贵, 要票。当二梅吃糖的时候,清香随着转圈儿飘移,早已使我流了口水。现在一下就吃到了,我竟如傻了一般,许久才敢去接。我极其小心地将糖送到嘴里,差点甜晕过去。二梅当时可能还是剧团的领导,每天都带头推水车。有时候干到中间,也为社员们演唱。她的拿手戏是《火焚绣楼》, 唱完了, 给众人鞠个躬, 扭脸就朝嘴里送块糖。每看到二梅吃糖, 我就禁不住回味起她给我的那块糖, 心想明天推水车时一定早来, 尽可能与她挨着⋯⋯不想第二天,剧团走了。我在漯河当搬运工的时候, 有一天在剧院门口等着看“ 解放戏”, 突然又见到了二梅, 她已不记得我, 我向她讲了那块糖和推水车的往事, 她到底也没回忆起来。我当时很怅然,像失去什么最宝贵的东西。那时候项城越调剧团已被解散, 二梅说她在许昌越调剧团。为什么她不和大梅在一起,我当然不知道。正大唱样板戏, 二梅肯定不会有多少登台机会。那一天当我问她现在何处时, 她回答得很无奈, 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苦楚。后来我才知道, 越调这个剧种当时已岌岌可危, 郑州、南阳的班子相继解散、合并, 全省只剩下周口与许昌两个团。这就注定了申秀梅的命运。在周口,

有姐姐“大梅”一座高山压着她,到许昌, 又有毛爱莲排头榜。尽管她的《火焚绣楼》颇具特色,但有毛爱莲在,就难有她的天下。我记得二梅曾在《焦裕禄》中饰演过焦母, 演得很逼真, 给人以“ 母亲” 的感染。但由于艺运不佳,一辈子也没出头之日。这好像是没办法的事儿!

我见到大梅的时候已经是粉碎四人帮以后, 有一次去地区参加剧本分析会, 申凤梅正在周口人民剧院演出《收姜维》。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大梅的戏, 很激动。地区一帮剧作家都与申老师相熟,我也沾光去后台见了申老师。当时申老师还未卸装, 一脸“ 诸葛”,看不清其真面目,不知道她和二梅长得一样不一样。几天以后,剧本分析会结束,地区文化局设宴送客,申老师也去相送。这时候我才看清她和二梅长得差不多,只是比二梅还瘦, 可能是身体多病的缘故。老太太烟瘾大,吸得手指发黄,嘴唇儿发乌。更让我惊奇的是, 她还海量,而且能双手划拳,战胜了几桌“强敌”,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一副大将风

度。天津《艺术家》主编刘连群先生约我写写申凤梅,只可惜我当时杂务缠身,错过了一个了解申老师的机会。最后一次见到申老师是省文代会上,她由一个中年女人搀扶着,又小又瘦,身体很弱。听说她为了录像,竟一边打针一边演出,很是令人感动!

申老师逝世的时候,我正在周口居住。火化的那一天,中州大道上一大早就云集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十里长街, 全是人流。没人动员,没人号召,全是自觉赶来为她送行的。有的跑几十里,有的跑上百里,泪水如雨,呜咽如潮。人活一世,能混到这份儿上,值了!相送的几辆大轿车里有不少是我相熟的文化界领导和朋友,就是没看到二梅。我想她一定会来送她的姐姐

的!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时候她已提前走到了她姐姐的前头。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一下就怔了, 心想二梅不到为什么走得那么早? 是不是与她一生的艺术压抑有关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大概没人说得清。唉,即生瑜,何生亮———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劫数吧!

代表唱段申秀梅《太君辞朝》的唱段

好一个聪明地宋主公,

他杀人不想落两手 鲜红。

险些儿 把俺杨家 满门斩净,

他那里反装做毫不知情。

既然他不先提 这桩祸事,

我也就顺水来把 船推。

万岁,臣今日把无佞金扁还送,

特来到皇宫院 别驾辞行。

相当年万岁爷亲口加封,

无佞府保大宋,

无佞府保大宋为国尽忠。

杨家将众儿郎俱都丧命,

到如今只剩下些老弱残兵。

一不能上战场 冲锋打仗,

二不能替我主镇守边庭。

每日里在朝堂白吃俸禄,

辜负了万岁恩与心不宁。

万岁你若念先人功重,

高抬手开鸟笼,

高抬手开鸟笼放鸟逃生。

万岁你若让俺居家转回原奉,

我情愿带领老地老,小地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回家务农。

也免的万岁你日夜担惊哪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