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阴霾:Haze

拼音:yīn mái

霾的通称

1.天气阴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霾 气象学用语,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

1.天气阴晦、昏暗。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白日邈其中出兮,阴霾披离以泮释。”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赤紧的云锁冰崖,风敛阴霾,雪洒尘埃。”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怀子猷及诸同人》诗:“浊世阴霾难久障,幻人梯栈强高攀。” 茅盾 《色盲》四:“他原是为了纳闷,才来找这位猫脸朋友排解的;他盼望刺激强烈的快语把他心灵的阴霾驱走。”

现代运用:

在现代文学中,特别是轻小说中多用做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或有什么事情不能说出来的样子。

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于一公里,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风。大气颗粒物的直径小于0.1微米者称为浮尘

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特定区域地表尘沙被大气流剧烈活动带起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天空混浊。两者大多在北方春季冷空气过境时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影响的能见度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天气的能见度甚至小于1公里。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能可能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向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25米/秒。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