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山寺
定山寺景区
定山寺景区,位于珍珠泉东侧狮子峰下,环境幽静。景区内有定山寺遗址、达摩画像石刻、卓锡泉、庄昶墓等古文物景点。
定山寺位于定山狮子峰下一箕形山坳里,背山面江,远望如群山之大门。《江浦埤乘 》载:“(定山寺)四周山绕,南辟如门,与雉堞楼橹掩映相望,苍松夹道,岫岭参差,诚天然图画也。寺凡屋三层,门外古银杏三,古桧三,皆数百年物。”
定山寺系南北朝时崇尚佛教的梁武帝在原六合山下为一位云游四海,见识广博,“戒行精严,锡周南北”的高僧法定而建,敕名“定山寺”。六合山也随之更名为定山(浦口在明洪武九年(1376)以前隶属于六合县,六合县名即出于此。六合山因有狮子峰、妙高峰、芙蓉峰、石人峰、寒云峰、双鸡峰,六峰环合,互相拱抱而得名)。“定山之名,实肇自法定”,今之顶山,系“定”字谐音之讹。
从梁武帝建寺至建国初期,定山与定山寺一直为江北名山古刹。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系南天竺香至国第三王子,时传教于中国广州,受梁武帝邀请至建康询问佛学,因教乘不合,达摩于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离梁北上,折荻渡江至长芦寺(今大厂区),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明冯浩有卓锡泉诗曰:“天竺东西意未知,世传卓锡此山陲。九年面壁缘空幻,一苇横江也自奇。梵宇至今留法像,清泉自古说波斯。乘闲有约来登眺,莫遣钟声一皱眉。”后达摩去河南少林寺,创立佛教禅宗。
达摩至定山寺后面壁修行,至今留有许多遗迹。在定山狮子峰下,有一较为突出的崖石,后人称为“达摩岩”。在达摩岩下的“面壁处”留有达摩“宴坐石”,石上达摩的趺痕、掌痕清晰可见。《江浦埤乘》载:“达摩岩石如斧劈,欲坠不坠,容人侧足而入,竹树葱青,为一山之胜”。与达摩有关的卓锡泉,本为自然风物,但民间传说达摩驻锡定山寺,因思念家乡之水,用锡杖卓地,泉水汩汩而出,故而得名,为它赋予了神话色彩。据《江浦埤乘》记载,“泉出(定山)寺内观奇阁下,上覆以板,暗流入阁前石池。池上嵌横石,有‘卓锡泉’三字。池内游鱼潜泳,冬则藏阁下穴中。泉从石池右出,灌溉近田无旱岁”。卓锡泉下游与珍珠泉水汇合,经花桥入玉带河,流量趋大,水质仍佳,当地人饮泉为习。明代河边建有水碓、水磨十余处,用以舂米,所谓“碓无人,水自舂”,今仍留有水碓村、五磨村等地名。卓锡泉东不远处,遗存一块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的达摩画像碑。达摩络腮圆眼,拱手立于渡江芦苇之上,图像清晰,栩栩如生。
1954年,定山寺因年久失修塌毁。1978年,遗址摩崖石刻、达摩宴坐石等又被开山采石所破坏。1982年南京市文物大普查时,在遗址草丛中发现定山寺住持圆寂荷花缸与墓塔残件,其上镌有“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定山微真明公禅师塔”,及一块达摩画像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