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州岛
禤州岛是藤县境内第一大岛,西江河上第二大岛,也是广西内河第二大岛,北回归线穿岛而过,乘船是岛上唯一通往外界的交通方式。全岛长5公里,宽1公里。全岛分四片,25个村民小组,水田面积只有60亩,旱地面积1680亩,岛上有小学3所,中学(初中)1所,在校学生900多人。
这60亩的水田如何养活5300多人口呢?以前,禤州岛很穷,岛上交通不便,洪水泛滥的季节,还要担惊受怕,洪水一上涨,泥砖房轰然倒塌,外界曾有人流行这样的打油诗:有女不嫁禤州岛,又怕水来又没粮,交通不便成孤岛,一年难见爹和娘。
禤州要富裕,就要借"船"出河,走出禤州。这是禤州人的共识。
禤州人想的是靠水"吃"水。依靠祖祖辈辈的生存经验,禤州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庭富裕的,自己购船从事河上运输;家庭条件稍差的,便到梧州、柳州、广东等地的海事局学习水上驾驶技术。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禤州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声名远播:当上船长的有200多人,一个船长还可以带出数名水手、轮机手,整个禤州从事内河运输的就有1000多人。在纵横交错的船只中,禤州人处处都能听到自己熟悉的乡音,成为珠三角一带一道亮丽的风景。
禤州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各类亚热带水果、蔬菜的种植。具有岭南特色的荔枝、龙眼、柑橘、枇杷、橙子、黄皮、石榴、香蕉、甘蔗等布满了田野和山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岛上群众开始在旱地上零星种植荔枝、龙眼等各种亚热带水果及其他蔬菜,先种的村民很快就获得了收获,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种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禤州岛开始大面积种植黑叶荔枝、石峡龙眼,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房前屋后都是。远远看去,禤州就像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
6月中旬,是禤州荔枝上市季节,火红的荔枝挂在枝头,像一团团跳跃的火焰,徜徉在垂手可摘的荔枝林里,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摘果的、称果的、付款的忙得不亦乐乎,年幼的孩童穿梭在密密的荔枝林下嬉笑打闹,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据了解,禤州岛有荔枝800多亩,龙眼300多亩,单这些亚热带水果的收入,人均年收入800多元。
勤劳的禤州人还充分利用土地,他们在小块土地上做文章,进行立体种植。利用各种植物需要光照的条件不同,合理布局,不但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所产的茄子、苦瓜、白菜、芹菜、葱蒜等,源源不断地通过船只运送到县城,成为县内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禤州人还利用棚架种上了黑皮冬瓜,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2500多吨,所产的黑皮冬瓜以个大、肉厚、味道清甜、耐储藏的特点,兼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减肥健美的保健作用,产品不但畅销区内,而且远销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成为县内有名的种植示范基地。2006年,禤州村所产的黑皮冬瓜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产品。去年以来,因冰冻天气的影响,禤州岛黑皮冬瓜成为各路客商的抢手货,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到2元,单冬瓜一项,禤州人均收入就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