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墩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乡镇概况翁墩乡

翁墩乡
翁墩乡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北部,面积68平方公里,南与城北乡为邻,东西分别隔瓦西河、三源河与东桥镇、木厂镇相望,为安徽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3个村(街),247个村民组,总人口27386人。35个党组织,党员总数1129人。2006年度市、区、乡三级授予该乡先进党组织14个,其中市级授予一个先进党组织(夏岗村党支部),区级2个,乡级11个,区级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5人,乡级授予先进党组织8个,先进个人57人。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三源河、瓦西河给翁墩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人民群众勤劳智慧,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创造生活,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表现的淋漓尽致,全国“文化之乡”的农民剪纸艺术作品走向全国市场。

经济发展全乡耕地面积36700亩,全乡经济农业以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为主;工业以建材业、精米加工业为主。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2]

具体来说,翁墩乡“四业”并举兴乡富民:

一是发展种植业。乡党委政府先后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赴外地参观取经,开阔眼界,变“指挥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用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农民,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生产。目前,全乡发展优质农作物种植蔚然成风。

二是壮大畜牧业。乡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把养殖奶牛、生猪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并带动了养鸡、鸭、鹅羊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做强加工业。乡二是壮大畜牧业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励“能人”兴办近农企业,重点引导其围绕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大搞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全乡范围内,以兴达精米加工厂为龙头的10家精米加工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四是搞活流通业。为了搞活流通业,激活乡域经济,党委政府每年派人不定期参加产品贸易订购会和新闻发布会,向外地发布信息,动员家居本地在外务工的各界人士为推销家乡农产品牵线搭桥。[1]

文化之乡剪纸,作为以纸为加工对象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民间的分部非常之广泛,其表现手法因地域、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的不同,其创作风格也各有特色,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这样称赞“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翁墩乡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剪纸、农民画等艺术创作,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并给一定的奖励,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剪纸爱好者的积极性,他们农忙时辛勤劳作,农闲时激情创作。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翁墩乡农民剪纸艺术协会,由乡党委书记任名誉会长,乡文化站长任协会秘收长,把全乡剪纸能手都吸纳到协会中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翁墩乡发展群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先进做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剪纸艺术创作方面,得到各级领导的赞同。1994年10月还光荣的出席了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村落文化研讨会,是全国唯一的乡镇代表,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对翁墩乡的先进做法给予了恳定,并挥毫提词(文化兴乡一枝花),翁墩乡剪纸艺术协会从原来刚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五十几人,他们中涌现出像孙兰勤、徐圣年、汪明业、文才美等许多的剪纸艺术能手,他们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的各类民间艺术类比赛中都获得较好的名次,其中孙兰勤的作品《有余年》还被日本友好人士收藏。[2]2007年6月,安徽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为全省25个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牌,翁墩乡以剪纸艺术获选传统工艺类“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

行政辖村花莲寺村

[5]郑楼村

联合村

长岗村

杨公村

孔树村

翁墩村

四清桥村

红桥村

桃园村

夏岗村

洞阳村

农庄村

金星村

胡寨村

汪墩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21179

11087

10092

家庭户户数

6080

家庭户总人口(总)

21084

家庭户男

11003

家庭户女

10081

0-14岁(总)

6565

0-14岁男

3632

0-14岁女

2933

15-64岁(总)

13093

15-64岁男

6696

15-64岁女

6397

65岁及以上(总)

1521

65岁及以上男

759

65岁及以上女

7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93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