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从众行为

释义心理学、管理学名词。指团体经常对个体施加压力,以使团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想一致的现象。
社会从众行为试验

社会心理学家阿虚(S.E.Asch)的一项著名心理学试验。
他将试验的大学生分成8人一组,要求他们指出附图中的A、B、C这3条线中的哪一条和X线等长。其中每组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试验者,安排在每组的最后。阿虚让每组的前7个人都有意作出错误的判断,结果真正被试验者竟然有32%也跟着多数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社会从众行为的成因主要原因是自我怀疑和不愿意被孤立。当个人的意见与众不同时,心理上就有一种紧张,往往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有一种孤立的感觉,从而使个体产生不愿意标新立异,而愿意顺从多数人的倾向。这种现象形成的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当团体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为了保持团体行动的一致,达成团体目标,使团体免遭分裂,团体确实会对持有异议的成员施加影响和压力。这种影响和压力是逐渐施加的,它的形式和强度也是逐渐改变的。开始是讨论协商,进而劝说、诱导,再而批评、攻击,以至孤立、排斥。
决定个体社会从众行为的因素1取决于团体方面的因素:
(1)团体的性质起重要作用。如党员对党组织的顺从。
(2)视团体团结的程度,越团结越顺从。
(3)视团体的民主气氛,越不民主越顺从。
(4)团体中持一致意见的人数,人数越多越易使少数持不同意见者顺从。
(5)团体中多数意见受社会支持程度,社会越支持,持不同意见者越易顺从。
2取决于个体方面的因素
(1)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越低越易从众。
(2)个人智慧与能力,越低越易从众。
(3)个人情绪,越不稳定、不自信,越易从众。
(4)重视人际关系的程度,越高越易从众。
(5)个人整体观念,越强越易从众。
3取决于问题性质与明确程度方面的因素
对非原则问题比对原则问题容易从众,对一般问题比对重大问题容易从众。此外,有明确答案的,不易从众;没有明确答案的易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