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坪村
凤坪村位于梅州市风顺县潭江镇鸡冠峰山下,海拔1450米,与凤凰镇交界。有钟 蓝姓氏村民136户780人(其中劳动力240个),
全村土地总面积6.64平方公里,其中茶业地10078亩,改革开放前主要种植水稻、甘薯为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国家对农业政策的放宽。全村改为种植茶叶为主。全村茶叶年产量达到100000斤左右。出产:高山单丛~白叶~黄枝香~八仙~鸡藤香~鸭藤香,等名贵香茶。各类名贵香茶,香飘千里。远销海外。海外华侨深爱品牌。慕名而来的个企 茶商,日趋增多。给全村上下带来了新一轮的收入。带动了周边乡企~个体的发展。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3万元,工业产值89万元,企业产值480万元,村财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2元。
村有小学1所,小学与村委会合建砖混结构楼房1座,530平方米。名:“凤坪畲族小学”。
凤坪村,又名“凤坪畲族村”是梅州唯一一个少数民族。
据畲族谱牒图籍记载,畲家主姓是盘、蓝、雷、钟四大姓。但是,现今畲家主姓仅存三姓,即蓝、雷、钟。盘姓的消失众说纷纭,已成为历史公案,不是本文考察的范围,本文仅就畲家三姓的家族活动加以分述。
历史上畲族“结庐深山,聚族而处”。畲族村寨多以血缘相近的同姓人聚合而居,这些同村同姓一般均为同宗,即都是隶属于村寨肇基祖的后代。因为,明清以降,畲族“随山迁徙”的特点是以家庭或家族的极小部分成员为单位三三两两小规模的散点移动。当某个移动者,选择一个“巢居崖处”,便以顽强的生命力维持民族的生存,于是单门独户随着时间的流驶而衍发成比屋相邻的同族同宗的村落,单个家庭裂变为若干家庭,而若干家庭遂组合成统一家族,整个村寨便以单纯的家庭血缘的纽带维系着。
《遂昌县志》载,“北六外井头坞,建有蓝、钟二姓宗祠,亦聚族而居,咸知礼让矣。”上述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畲族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所显示的宗族观念、伦理道德,虽有自身家庭所凝固而成的特殊性因子,更多的却是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共同性成分。
一、三姓同宗的族缘观念和同姓同宗的血缘观念并存
在畲族的传统观念中,始终认为本民族三大姓,即蓝、雷、钟,本为一家人。正如畲族史诗《高皇歌》所云:“蓝雷三姓好结亲,都是南京一路人”。闽浙畲村所藏的清代三姓各自的宗谱中都冠以“盘、蓝、雷、钟”四姓血缘相连的世系图表,而且四姓都共同拥有檠瓠传说,并以此为蓝本而编写的《敕书》弁于谱端。畲家都认为在广东潮州凤凰山曾有四姓的“总祠”,据福建福安范坑乡洋坑村《汝南蓝氏宗谱》记载,“顾我盘蓝雷钟四姓大宗祠肇基于广东凤凰山,与南京一脉相连,建祠之地即吾祖旧址也,”祠内四姓始祖“并列封牌位”。虽然,现在广东潮州凤凰山已经寻觅不到总祠的遗址,但闽浙畲民心灵的“总祠”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江西《贵溪县志》载,畲族“每祭祖,则四姓毕集”。这种“总祠”的观念表明畲族“民族即家族”的族缘思想。笔者在闽南山区华安县官畲畲村内还能看到尚存的蓝雷共用的祠堂。故而,畲谚云:“山哈(畲族自称),山哈,不是共房就是叔伯”。这种族缘观念的直接后果是传统族内婚规制的壁垒森严,“婚姻惟四姓相通,居室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