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恢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恢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2~ 1992)中国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省莲花县人。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193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铁路工程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7年再度赴美,在工程设计公司任工程师并在大学任教。1951年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4年刘恢先负责筹建起了我国第一所土木建筑研究所(后改为工程力学研究所),并任所长。他与同事们配合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了建筑材料、地基土壤、工程结构、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材料检验和地基土壤检验做了大量工作,并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奖励。与此同时,工程力学研究所把抗震研究作为重要任务,刘恢先把大半生的心血倾注于地震工程研究领域。1959年刘恢先组织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草案),1961年他又主持编出了我国第二部抗震设计规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家后来编制法规性抗震规范的基础。

1978年,刘恢先发表《关于地震烈度及其工程应用》一文,对地震危害和抗震研究作出了理论的认识和说明,其领导编写的“地震工程研究”和“水库地震及水工建筑抗震规定”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刘恢先主编出版了《海域地震震害》一书,并被推选为第一届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刘恢先主持发表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更新了地震烈度的物理标准,对工程抗震设计具有很高实用价值,该书后来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就在这一年,刘恢先被推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至1987年,由于在地震震害调查和抗震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刘恢先被推选担任地震科研界的许多重要职务,并主编了《地震工程报告集》(第四集)及《唐山大地震》一书,该书曾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92年6月24日,刘恢先因病在哈尔滨逝世,终年80岁。鉴于刘恢先在学术上的杰出成就,1989年美国传记协会将他正式选入《国际名人录》,行内人士将其与美国的豪纳斯、日本的武藤清并列,称之为“世界地震工程之父”。

曾任第四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