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南北军
南军: 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 (属卫尉管,汉武帝是改卫尉为光禄勋)----保卫皇宫
1.期门军:汉武帝于建元三年(BC.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那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弟能骑善射者组成,共约1000人,归光禄勋掌管。 因为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称。
2.羽林军:太初元年(BC.104)选六郡良家子弟组成,约700人,所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名叫建章营骑,因为守卫建章宫而名之。后来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
2.羽林孤儿:指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为从小养在羽林宫,教之战射,而得名。是后代‘世兵制’之始
北军: 长官--中尉(酷吏郅都就担任过中尉)征兵自京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保卫京城
汉武帝时改革,汉武帝时于元鼎六年(BC.111)建立禁卫军,共八支,每支约700人,由八校尉率领且八校尉之秩皆为二千石。从中尉中另提设中垒。
‘八校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1.中垒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
2.屯骑校尉掌骑士;
3.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
4.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
5.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
6.射声校尉掌射声土;
7.虎贲校尉掌轻车。
8.越骑校尉掌越骑。
八校尉统领的军队是从地方或少数民族中选募来的常备兵。八校皆属精劲之旅,而胡骑、越骑尤为重要。东汉时将中垒校尉省去,又将胡骑并入长水,虎贲并入射声,只剩下五校尉。史书中常见的“五营”、“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属的军队。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
八校尉是后世‘募兵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