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测年
放射测年是利用测定被测定物中某些放射性元素与其衰变产物的比率,之后应用这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计算年代的方法。
岩石的放射测年法放射测年法假设在岩石形成时,岩石里不存在任何衰变产物元素,而年代测定时在被测定物所检测出的所有衰变产物元素都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所以放射测年法的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一般来说放射测年法是在其他测定年代方法无法应用时才使用。
碳十四测年法(放射性碳定年法)对于生物体测定年代,在古生物学中除地层测年法外还经常使用碳十四测年。
碳十四测年法是美国人维拉德·弗兰克·利比发现的,他也因此发现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碳十四测年法的原理是: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的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 (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
不过因为碳十四的半衰期比较短,碳十四测年法的应用局限于5到6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