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东园小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杭州东园集团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创新、健美的校风;在教师中鼓励创新和改革、倡导敬业和奉献、提倡合作和竞争,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点。

2004年东园小学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百年老校东园小学,创建于1909年,原名“观成学堂”。

学校地处城区东部,南宋时,曾辟为皇家御园,故称“东园”。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如戏剧家洪升、历鹗,文学评论家袁牧等都曾在此居住或生活过,留有许多与东园有关的诗词、文章和市井生活写照。

东园地区是杭城丝绸业的发祥之地。学校的创立,亦与杭州丝绸有关,且渊源极深。

杭州丝绸,唐宋时期,即有盛誉,元明以来,更是民间丝绸作坊的集聚地。史称旧时东园有“三多”:寺庙多、水荡多、机坊(纺织机作坊)多,有“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之说。解放后的杭州丝绸,十之八九亦集中在此一带。

学校原址机神庙,供奉丝织之神,也是杭州丝绸同人祭祀丝绸祖师的议事场所。据《杭州府志》载:“轩辕黄帝庙即机神庙,建于雍正年间,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因额圯,而里人重加兴建。咸丰毁,同治重建。”

1909年,为解决丝绸业子女的读书,由丝绸行业公会出面举办学堂,地点就设在机神庙,名为“观成学堂”。当时称为向神灵借校舍。

解放后,学堂转为公办,更名为东元巷小学。是区重点学校,曾培养出以浙江省第一批特级教师林湄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2000年原树园小学并入本校,更名为东园小学。2002年命名为杭州师范学院第三附小。2003年新配套的流水苑小学纳入

解放后,学堂转为公办,更名为东元巷小学,是区重点学校。2000年原树园小学并入本校,更名为东园小学。2002年命名为杭州师范学院第三附小。2003年新配套的流水苑小学纳入东园小学统一管理。2004年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命名为杭州市东园教育集团学校。

学校下辖东园,树园,流水苑三个校区。51个教学班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并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按“理念一致、资源共享、个性鲜明“的要求,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鼓励各个校区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各自的个性特色。

学校坚持公平、均衡的教育理想;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在长期的办学中通过积淀和梳理,逐步形成了带有东园文化特征的学校精神:理性、务实、包容、开放。学校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创新、健美的校风;在教师中鼓励改革和创新、倡导合作和竞争、提倡敬业和奉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