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并于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的一家科研机构,也是甘肃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培育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期验收。目前实验室具有实验面积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300万元。
实验室定位于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突出材料深加工特色,为西部开发与工业强省战略服务。实验室立足甘肃省丰富的有色金属材料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为主旨、建成甘肃省镍、钴、铝、铜、镁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深加工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战略目标,进行材料制备科学、材料设计与性能和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凝练形成4个特色研究方向: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色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数字材料技术及材料的计算机设计。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有色金属材料界著名专家学者15人组成,其中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专家薛群基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甘肃工业大学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陈剑虹教授任实验室名誉主任,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夏天东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重点建立了两支队伍,即研究队伍和公共技术服务队伍。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74人,其中研究人员68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2人。研究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5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23人,博士后经历5人,45岁以下人员46人。公共技术服务队伍现有公共技术服务人员13人,其中硕士学位6人,高级工程师职称6人。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二级学科)两个甘肃省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甘肃省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应用项目研究和攻关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2003年至2007年期间,共承担完成国家或省部级科学研究和开发项目65项,其中完成国家“863”项目3项,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6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与中青年基金27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863”军工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项目33项。与甘肃省有色金属企业合作开展重要技术开发项目66项,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成果在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国家和甘肃国民经济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五年以来,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3项;获得专利授权34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共 777篇,被SCI、EI、ISTP收录206篇;出版著作4部,教材2部。其中在材料断裂行为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断裂物理模型和断裂判据,被国际上广泛引用,陈剑虹教授应美国哈佛大学邀请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