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溪镇
贵州省正安县和溪镇和溪镇新建于1992年,位于正安县城南面,距县城约17公里。东连格林镇,北邻瑞溪镇,西接小雅镇,南靠土坪镇和流渡镇。总面积148多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河麻溪,海拔625米。全镇管辖桑坝、楠木、凤山、杉木坪、大坎、青龙、和溪、马鞍、米粮、艳山10个村,116个村民组,8310余户,共3.74万人。耕地面积2.67万亩,是正安县产粮区之一,2003年粮食产量达1.75万吨,油菜产量228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粮食生产)增加15元,2003年争取资金11.51万元完成了96口农村沼气池及35个配套改厕工程建设,实施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受益户的普遍赞誉。
长期以来,本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代号角的吹响,镇党委、政府深感历史赋予的使命任重道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充分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发展烤烟高效农业。2003年实现担均价423元,产值324.6万元,完成烤烟特产税54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的。
为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镇党委、政府还加强畜牧品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稳增生猪、强攻牛羊、重点突破水产”的工作思路,按照“干部+技术员+农户”的示范模式发展畜牧生产。2003年引进外二元母猪100头,在和溪粮管所建立了“正安县外三元仔猪繁育示范场”,同时也是该镇“生猪发展技术培训中心”,落实了贴息养殖大户36多户,资金36.8万元。新建畜牧品改点6个,新改建畜禽圈舍508间,发展1136余亩优质畜草。2003年,全镇出栏生猪2.7万头,牛1608多头,羊3684多只。肉类总产量2550吨,家禽出栏85126羽,水产品62吨,牧业产值达到2685万元,完成畜牧税费35.96万元,自食防疫费198万元。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溪镇党委、政府没有陶醉,他们深知“不进则退”这以千古不移的真理,在认清西部大开发大好形势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着各项改造。在他们地辛勤耕耘下,和溪这个往日贫穷落后之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换着新貌。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镇和溪镇位居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结合部,与龙岩、漳平、华安三县(市)毗邻,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等穿境而过,是农村集市贸易的集散地,边贸历史长达600多年。全镇现有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9万人,辖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4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20℃,年降水量1850毫米,平均海拔460米,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镇连续八届十六年被评为省级文明镇,是“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和溪镇拥有我国现存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乐土亚热带雨林。森林面积仅0.22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也是厦门大学生物科学院的科研基地。拥有历史悠久、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窗口之一—慈济行宫,宫内奉祀的保生大帝神像是海峡两岸仅存的两尊宋元时期雕刻的保重大帝金身神像之一,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和溪镇拥有丰富的优质天然温泉资源,盛产茶叶、花卉、药材(巴戟天、七叶胆)、毛竹等特色产品。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茶叶加工厂38家,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现拥有“茶农世家”、“润玉”、“天露”、“溢芳”等注册商标。被称为“南方小人参”之称的名贵药材巴戟天1500亩;七叶胆2500亩,加工厂14家,其产品远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花卉1500亩(主要有兰花、杜鹃花、海枣、桂花、茶花、花棕、非洲茉莉等)。和溪镇认真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己拥有禾祥硅厂、顺顺纸板、福财纸业、万家和石业、和溪电业、海和电厂、佳纶工艺品、禾丰铸造等8家规模企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