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辉章
柏辉章
柏辉章,号健儒,贵州遵义人,第25军第2师,1935年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改编后的建制为两旅四团,共9000余人,首任师长柏辉章。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后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王家烈主政贵州时任25军第2师师长,是逼王家烈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第2师改编为102师后,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级师长里,可算是资历较深的一个。后曾任该师师长的还有贵州六枝人的陈伟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调往淞沪,参加了淞沪会战,将士英勇抗击日寇,部队伤亡惨重。1938年5月,102师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战况同样惨烈,师长柏辉章之胞弟、师部兵站站长柏宪章因运送弹药赴前线时在开封阵亡;304团在苇楼铁路附近与敌发生激战,团长陈蕴瑜阵亡。后国民政府予以表彰,柏宪章追赠上校;陈蕴瑜追赠少将。陈团长阵亡后蒋介石送挽词“忠烈可风”、挽联“裹革痛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报功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李宗仁题词“不以履险而却,不以临危而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足以泣鬼神动天地”。冯玉祥题词“成功成仁”。何应钦题词“毅魄英姿”。此后,102师又参加了南昌保卫战、长沙会战等。抗战结束前,该师归入粤军薛岳部,真正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柏辉章被任为赣南师管区司令、江西军管区当参议、第88军副军长等职,未几辞职闲居于上海。1946年通过何应钦的关系被授予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虚职。1950年1月在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1952年因镇反丧命
讲到“柏天顺酱园”笔者插段小故事,给读者助兴。‘柏天顺’是名闻遵义的酱园,远近的老百姓要买酱油、醋,总要到柏家买,柏天顺这个字号是取“天天顺利”之意。柏家原在遵义城外。后来跟人打官司,输了地无法营生,才进城佃了冉家的房子作酱油、醋生意的。酱园的生意虽好,但柏家能花大钱造如此豪华的私邸、却是因为“酱” 门出了虎子“柏辉章”。柏辉章的父亲柏杰生共生七子二女,柏辉章为次子。
1921年柏杰生为避免儿子抽壮丁,把二十岁的柏辉章送往贵阳,进入贵州讲武堂骑兵科。以后、他从班长逐渐升至师长,成为贵州军阀王家烈手下的嫡系。柏辉章个子中等、壮实、口才不错。爬到佩两颗星的中将肩章、当上师长。1930年他弄到一笔“外快”带给长兄柏继陶,言明‘供家中造房用’。
柏辉章在外多年,见识颇广。他关照长兄、房子的设计要别出心裁。柏继陶曾在上海读书,见过种种式样的洋房。这一回他又专门去上海参观各种西式洋房。带回各种图纸,请人设计了中西合璧的住宅,人称“柏公馆”。柏公馆建造的颇为考究,宽敞的廻廊、转角楼梯、青砖廊柱、雕花门窗、窗上还装饰着国民党党徽,天花板上的灯、都是从一只鸟或一朵花的雕塑中伸出来。耗费三万多块银元。
这时、子尹路、杨柳街、何家巷一带是军政机关的中枢,来往的人几乎全是穿黄军装的解放军。穿便衣的曹、徐、万三人,请求解释了半天,也只允许在“酱园”的院子里对楼观览一番,三人对楼的建造评头论足,都感到它与总队部的“罗公馆”神似。
天晴了,但辉煌的夕阳已将西下,五彩睻目的晚霞在凤凰山麓的林荫道上淡淡地铺上了一层美丽的轻纱。军营里吹着催军人归队的、单调的号音,变成了傍晚山间的音乐乐章。晚鸦成群的从天际边缓缓归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回归各自的中队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