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减得越多越好

有些减肥方法号称一个月减10多斤,在营养学上是不科学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建议一个人每天减能量是500至700千卡,需要10至14天时间才能减到1公斤,一般减肥第一个月减3至4公斤,其后每个月维持减1至2公斤是比较科学的。

2、吃得越少越能减肥

摄入的能量要适合人体所需,不能随意减少,身体需要吃东西来补充能量,否则身体会受不了。一般情况下,夏天天气比较热,需要的能量少一些,进入秋冬天后,天气较冷,人们需要的热量就要相对增加。人们需要的能量男女性别不同,所需要能量也是不同的,男性根据体力劳动的轻、中、重来分,要求轻劳动者一天摄入能量不能低于1600千卡,中等劳动量者,不能低于1800千卡,重体力劳动量者不能低于2100千卡;女性按轻、中、重体力劳动量来分,则摄入的能量分别为1400千卡、1600千卡和1800千卡。能量不足会导致低血糖,严重会引起大脑细胞损害。

3、减肥要饿肚子

人低血糖时就要进食,如果通过节食来减肥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大脑细胞损害,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4、多吃纤维粗粮

许多人认为吃粗的纤维食物有利于减肥,吃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建议减肥人士每天摄入的纤维约30克左右,过量会加重胃肠负担,同时会影响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

5、单吃青菜水果不吃饭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水果的好处多得说不完,但其营养成分较为单一,尤其缺少必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

长期单一水果瘦身必然使身体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各项营养成分丢失,慢慢地,身体就会发出危险警报。单一不变的食谱和水果瘦身一样,会减少许多营养物质的摄入,久而久之,身体缺少全面均衡的营养,有害无益。健康人应该要吃优质蛋白、粮谷类食品,蔬菜水果、豆制品和奶类、调味剂等五大类食品,均衡营养,只是减肥的时候这五类食品的摄入量按照一定标准重新分配而已。正常人的比例是优质蛋白占一天食品摄入量的10%至15%,碳水化合物占50%至65%,脂肪占20%至30%,而减肥人士所摄入量经过重新分配后,优质蛋白占25%,其中一半是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占15%,另外,建议一天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在三餐分配上,早餐要摄入能量30%,中餐占35%,在三、四点钟左右加餐5%的能量,晚餐摄入占30%。科学的减肥方法是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个原则算出每个人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由专业营养师开出合理可行的营养食谱。

6、吃辛辣食物可瘦身

吃辛辣食物的作用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大,多吃辛辣食物反而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容易引起胃出血。而且吃太多刺激性食物还会令皮肤变得粗糙,容易得暗疮,绝对得不偿失。

7、每次慢跑30分钟能瘦身

这样瘦身并不科学。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动员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量可达总消耗量的85%。可见,短于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

8、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瘦身人士的运动应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即指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肥胖情况,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采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循序渐进即逐步增加运动负荷的原则,有一定强度刺激才能使机体的适应性改变。运动量过小无锻炼作用,但过大的运动量会引起机体机能的破坏。在身体锻炼中不可采取“暴饮暴食”的方法,突然加大运动量或突然地中断练习。只有掌握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佳效果。

9、服瘦身药就能立竿见影

事实是,瘦身并非一日之功,也绝不是吃几粒瘦身药就能达到目的的。瘦身药物可能有多种副作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副作用各不相同。常用的食欲抑制剂可引起轻度的失眠、口干、头晕、抑郁、乏力、便秘、恶心等。有的减肥药可能引起血压高和心动过速;还有的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减少肠道脂肪吸收的药物可能引起腹泻、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副作用。泻药可引起机体脱水,严重时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更何况很多肥胖患者服用成分不明确的所谓瘦身偏方治疗肥胖症,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循序渐进,以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为基础,按医嘱适当配合药物治疗的瘦身方法,才是切实可行的。

选择减肥产品的四误区1、减肥目的误区,80。7%的人用减肥产品是为了保持较好的体形,只有29。3%的人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

2、许多人希望在一两个月内立即见效,如减不掉就立即更换其他产品,其实短时间内迅速减肥是不利于健康的。

3、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短期内减下来就行,根本不了解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就盲目使用。

4、只注重减肥效果,不注意安全性。绝大部分人判断减肥产品好坏的标准是一次能减多少,只有4%的人提及安全性问题。专家指出:减肥首先应考虑安全性,只有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减肥才有意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