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敏感性皮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体敏感性皮炎又称自体敏感性湿疹,或是自家敏感性皮炎。其发病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皮肤病的局部病变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所致。病前常在躯体某些部位有湿疹化疾病,如淤积性皮炎、钱币状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当局部处理不当,如过度搔抓、外用药物刺激、并发感染而使局部产生组织分解物质或细菌产物等形成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吸收后而发生致敏作用,致使原病灶周边或全身出现皮疹。

【诊断要点】

1.在泛发疹前已有局限性皮炎或湿疹,过度刺激或处理不当7~10天后皮疹泛发。

2.皮疹特点 为红斑基础上对称性丘疹、丘疱疹及小水泡,群集性分布,可融合成片,瘙痒剧烈。

3.多数患者原发病灶好转后,泛发性皮疹也逐步减退或消退。

【鉴别诊断】

主要与泛发性湿疹相鉴别,后者无原发病的病史,而往往有慢性湿疹病史,皮疹无一定的好发部位。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灶,继发灶对症处理。

2.酌情选用1~2种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等。

3.原发皮损处渗液较多的可外用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

4.原发灶如有细菌感染,应作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外用或内服。

【临床路径】

1.询问病史:既往皮肤病变史,如淤积性皮炎、下肢溃疡、皮肤外伤、足癣。

2.体格检查:发病部位(包括原发灶)、皮疹特点。

3.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和血沉。

4.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5.处理:关键是治疗原发灶,根据皮损特点与严重程度选择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