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作者:石凤珍

ISBN:10位[7101059813] 13位[978710105981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40.00 元

内容提要当代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相对薄弱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对它赖以产生的政治、文化根源的复杂性认识不够,或者说对其与民族主义政治策略、民族国家文化建构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民族形式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文化、民间形式的内在关系,使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作者简介石凤珍,1968年生于山西太原。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思想史。已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目录序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构架

第一章 文艺“民族形式”: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背景:民族主义政治转变影响下的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第二节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发起及任务

第三节“民族形式”命题的理论来源与理解

第二章 论争焦点之一:对“五四”新文学的评价

第一节对“五四”新文学评价的情况考察分析

第二节“欧化”与语言民族主义

第三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紧张与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第三章 论争焦点之二:“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

第一节“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论争概况

第二节“现实主义中心源泉论”与胡风的“五四传统—现实主义”阐释框架

第三节向林冰“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内在理路及思考

第四章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的转折点

第一节从个人主义文艺到集体主义文艺的转变

第二节知识分子的阶层分化与地位转变

第三节创立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的新模式

结语

相关历史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