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镇
新厝镇,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隶属莆田县已有千年的时间,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在1956年因福清发展工农业从莆田县划给福清。莆田县界一直以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清县交界,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新厝现在大部分仍然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地处莆田东北端,本为莆田的东北大门。不仅该地使用莆田话,就是该镇北边和东边的乡镇的西边和东边的一些村也使用莆田话,这些人其实是莆田人而不是福清人。情况相同的还有一都镇,自古就隶属永泰县,在1958年也因为福清发展工农业而划给福清,一都镇人实际是永泰人,而不是福清人。新厝镇和一都镇与福清在事实上没有联系,都不是福清人,最多只能是名义上的表面上的福清人。莆田县在586年已经成立,而福清县在莆田县成立130多年后才成立,莆田县不是从福清县划出来才成立,相反地福清县西边和南边的一些地方是从莆田县划去的。由于1956年从莆田县划给福清,所以名义上位于福清市西南部,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山水相连,东临兴化湾畔;1910年建置光贤乡,1961年设立新厝公社,1992年建镇。西北与渔溪镇毗邻;东隔西港与江阴镇相望。面积73.65平方千米,人口2.62万人(2004年末)。辖16个行政村。
代码
350181115000 新厝镇
350181115201 东楼村
350181115202 棉亭村
350181115203 蒜岭村
350181115204 新厝村
350181115205 双屿村
350181115206 界下村
350181115207 亥灶村
350181115208 霞埔村
350181115209 江兜村
350181115210 东沃村
350181115211 大澳村
350181115212 峰头村
350181115213 加头村
350181115214 漆林村
350181115215 桥尾村
350181115216 凤迹村
新厝古称“光贤”,地处莆田东北端,本为莆田的东北大门,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山水相连,由于1956年从莆田县划给福清,现在名义上在福清南端,是福州、福清的名义上的“南大门”,渔溪镇才是事实上的福州、福清的的南大门。1992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73.6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19个村民小组,7873户,总人口26515人(其中80%以上属归侨、侨眷)。旅居海外的乡亲有4.7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等54个国家和地区。侨界能人辈出,继陈子兴先生之后,再涌现出以郭说锋为代表的侨界巨子。
新厝历史悠久,乡风民风淳朴,文化根深叶茂,人才层出不穷,涌现出“一门两黄埔”(硋灶村华侨陈启明兄弟同为黄埔军校学生)、“一家双博士”(界下村陈章良兄弟)。
新厝镇有较好的开发发展优势。一是新厝镇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南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距厦门国际机场200公里,7公里的新江疏港公路直通江阴港,北距长乐国际机场58公里,国道324线、福泉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福厦铁路纵贯全镇南北。二是新厝镇山海资源丰富,耕地11718亩(人均0.43亩),浅海滩涂1万多亩,山地6万多亩,海域面积7.1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2.5公里(占全市6.5%)。三是工业和生活用水、用电充足。主要水源有东方红水库、溪头亭水库和后坑底水库,蓄水量2525万立方米;已建成容量为35KV和15KV两个变电站,确保工业用电的需要。四是旅游资源丰富。溪头亭水库和北山林场连为一体,与已建成的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观光于一体的天生林艺园,为开发旅游、建设度假村成为可能。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新厝镇工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且有特色。农业方面,以占地1078亩的天生林艺园,于2001年动建以来,现已建成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型模式。工业方面,首期开发建设0.81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紧靠新江路北,于2005年6月3日获批以来,预期完成围网、卡口、综合大楼和区间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出口加工区办公楼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建设,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开始封关运行。加工区的运行信新厝工业小区获得审批,为新厝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适应发展需要,我们已完成出口加工区扩区21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在工业发展中,我们已形成以福建宝利特制革工业集团公司为龙头的皮革业及服装业、纸品业等。
2006年,该镇立足区域实际,科学合理定位,主动对接融入,力促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4.0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亿元,比增12.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89亿元,比增39.7%,财政收入1714万元,比增37.12%,地税收入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6069元,比增6.1%,年末全镇居民各项储蓄存款达7亿多元。此外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